開源的RISC-V,能否與x86、ARM架構三足鼎立?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並不是在講三國演義,而是芯片架構領域的真實寫照。從20世紀末互聯網出現到PC互聯網時代之前,芯片架構百花齊放:x86、ARM、MIPS、Power、SPARC、Alpha等各顯神通;

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PC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英特爾、AMD為代表的x86架構成為芯片架構領域的霸主,一直延續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2010年前後,伴隨著3G、4G網絡的興起與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兼具性能與功耗的ARM架構獨霸移動智能終端以及嵌入式領域,x86架構活躍在PC和數據中心;

如今,伴隨著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萬物互聯時代到來,多樣化的應用需求以及貿易戰等影響,使得芯片架構再次走向多元化。

其中,開源的RISC-V架構便是代表。

光明的市場前景

先看幾組數據:Semico Research2019年發布的《RISC-V市場分析:新興市場》報告預計:到2025年,市場將總共消費624億個基於RISC-V架構的CPU核心。2018-2025年間,RISC-V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46.2%。

同時,Tractica也預測,基於RISC-V IP和軟件工具的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5200萬美元,2025年時將增長至11億美元。

雖然相比x86架構和ARM架構,RISC-V架構的市場規模還尚小,但這樣的數據依然能證實RISC-V架構的光明未來。事實上,截至今天,RISC-V已經問世了十年有餘。其起源於201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某研究團隊。

當時,由於各種架構涉及IP問題,同時x86、ARM授權難且費用高昂,所以該研究團隊決定設計一個全新的架構,並遵循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協議,這意味著該架構幾乎給了開發者最大的自由,幾乎可以“為所欲為”,這便是RISC-V。

2015年,RISC-V基金會的成立意味著這一架構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其吸引了業內大量知名研究機構、軟硬件大廠,如Berkeley Architecture Research、高通、英偉達、NXP、三星、美光、谷歌、IBM、西數、希捷、SEGGER、Mentor Graphics、Express Logic等,國內中科院計算所、阿里、華為、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華為海思、聯發科等也是RISC-V基金會成員。

優中也有不足

透過RISC-V的起源及發展,不難發現這一架構頗受追捧的原因。其一,RISC-V架構是開源的。這意味著使用者無需支付高昂的授權費,且BSD協議給了RISC-V開發者最高級別的開發、改動權限,開發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隨意開發進而商業化,無需擔心IP問題。

其二,RISC-V架構順應物聯網時代的需求。由於基於精簡指令集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RISC),RISC-V具備優異的功耗比,這使其非常適合物聯網時代多種多樣的終端需求以及人工智能應用。

其三,RISC-V架構沒有歷史包袱。由於誕生於2010年,所以在設計之時,RISC-V架構便規避了計算機架構幾十年來發展的彎路,且天然適應物聯網時代,即在擴展性、精簡性、模塊化方面充滿競爭力。

以精簡性為例,同基於RISC的ARM,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其架構文檔達數千頁,指令數目繁多。而RISC-V架構文檔兩百多頁,基礎指令40多條。

當然,RISC-V架構也有其劣勢,主要體現在生態上。由於誕生時間不過十年左右,RISC-V相關的編譯器、開發工具、開發環境等還需進一步完善,整個RISC-V上下游產業鏈也需要發展。

x86巨頭欲收購RISC-V明星創企

也是由於發展時間短、生態尚不成熟,整個RISC- v圈並沒有誕生諸如英特爾、AMD這樣的芯片巨頭,所以脫穎而出成為RISC-V架構玩家共同的目標,能看到,這幾年間,RISC- V架構賽道競爭激烈。

國外:Renode,由瑞典嵌入式公司Antmicro創立,是一個開源測試和開發框架,方便開發人員模擬物理硬件系統;

Dover Microsystems:總部位於美國Massachusetts,基於RISC-V架構的處理器提供網絡安全解決方案;

Microsemi:Microchip Technology的子公司,其基於RISC-V架構設計的PolarFire系列SoC可為物聯網設備提供低功耗、靈活的解決方案,並提供了RISC-V全套軟件產品。

GreenWaves Technologies:總部位於法國格勒諾布爾,是最早的RISC-V芯片提供商。2018年時,GreenWaves Technologies便發布了基於RISC-V架構的八核GAP8處理器。

當然,最知名的莫過於SiFive。SiFive總部位於舊金山,是全球最早的RISC-V公司之一,在2015年時,該公司便發布了基於RISC-V架構的處理器內核,此後該公司又發布了U54-MC Coreplex、HiFive Unmatched等產品。

如今,SiFive估值已達到5億美元。令其名聲大噪的,莫過於近日的傳聞,英特爾計劃以20億美元收購SiFive,能被x86架構龍頭——英特爾以三倍的溢價值收購,足以證明SiFive的實力,更證明著RISC-V架構的光明未來。

備受中國關注的RISC-V架構

受中興、華為事件等因素影響,比起國外,國內對RISC-V架構的關注更為“瘋狂”。如RISC-V基金會中,阿里、華為、紫光展銳均為最高級別會員。

2018年,中國RISC-V產業聯盟(China RISC-V Industry Consortium (CRVIC))和上海市RISC-V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吸引了國內65家知名半導體相關機構,包括IP設計服務、芯片、軟件、系統應用領域的中國知名企業,眾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投資機構。

國內也有多家企業投入RISC-V架構的建設浪潮,既包括原有半導體相關廠商開展RISC-V的研發,又誕生了多家RISC-V架構創企。

如阿里旗下的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於2019年發布首款基於RISC-V架構的CP玄鐵910,面向5G、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華米科技也在過去兩年基於RISC-V架構陸續發布了“黃山一號”、“黃山二號”。

核芯互聯則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RISC-V架構創企,如今已正式發布基於32位RISC-V內核的嵌入式MCU,主打性能功能比以及穩定性,適用於家電、工控領域以及物聯網等場景。

芯來科技是另一家RISC-V架構創企,是專業的RISC-V處理器IP和芯片解決方案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來,芯來科技凝聚了一支本土經驗豐富的處理器研發團隊,從零開始全自主相繼研發推出了N100、N200、N300、N/NX/UX600、N/NX/UX900等系列產品,覆蓋從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各種場景需求。

6月21日,芯來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這也是芯來科技在一年內連續獲得的第三次資本加持,累計融資數億元人民幣。

結語

信創大背景下,RISC-V架構的出現以及備受中國推崇似乎緩解了中國“芯痛”:其是開源的,不必擔心受制於人;其是免費的,對IP設計企業而言減少了高昂的授權費;其是適應物聯網時代的,精簡,可擴展,功耗比優異。也正是這些特性,RISC-V在2017年時便被印度確定為國家指令集。

雖然看上去一片大好,但要想RISC-V架構真正成為中國國家架構,仍面臨著重重難關,既需要政策的引領指導,更需要RISC-V架構上下游企業的齊心協力,共築生態。切記:不可蜂擁而至,分工明確才能避免重複造輪子。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