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瓶天國。氣泡之必要

這個月開瓶天國聚會主題是「影酒會」,我們邊談電影邊喝酒。

 

「看《La La Land》該喝什麼酒?」才剛把這問題丟上網,劉鉅堂馬上就回應。

 

「當然是氣泡酒」他說。

 

但是他並沒有說為什麼,可能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應該就是種直覺吧,這部電影我整整看了六遍,回想起來真的蠻適合邊喝氣泡酒邊看的。除了電影裡各項元素如愛情、歌舞的閃亮歡樂有如酒裡的氣泡,這部電影也給了我一些不同的聯想。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這段經文其實蠻適合用來當做La La Land這部電影的影評,放大來看也是這世界上每一件事的本相。

 

不過我是不會在看電影喝酒時談金剛經的,開瓶天國建國這三年來我已經不奢望人這種動物在下半身沈淪的時候還會去追求上半身的提升。你怎麼能奢望一堆人正在酒海裡泅泳時還會想談金剛經?而且,大家好不容易有些酒意如果把人家用金剛經弄醒怎麼看都實在不道德。

 

所以,還是專心喝酒聊電影吧。老實說,在開瓶天國的聚會裡連聊電影這件事都不容易。

 

開瓶天國的國民隨然不太喜歡讀書但是也都是自視甚高的菁英階級,往來無白丁,和這些人談電影當然不能用那種很Low的爆雷式談法,一直談劇情的然後又然後,然後片子就結束了。如果有人敢在開瓶天國這樣談一部電影保證一定會羞憤而死。在我們的聚會裡談事情一定要「三點不露」,講話如果沒有觀點、亮點和趣點就不應該開口。

 

人生苦短,時間就是金錢,浪費別人的時間講BS就是在謀財害命,所以全世界有那麼多人看過La La Land,您到底有看到什麼與眾不同的觀點、亮點和趣點?

 

您當然說不出這部電影為什麼能和金剛經扯在一起,但是能說得出這部電影到底好在那裡嗎?為什麼能狂掃奧斯卡和許多全球電影大獎?能說出些道理的人可能也不多吧。

 

任何藝術創作最大的價值永遠是歷史價值,這幾乎也是人類文明的王道,幹任何事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歷史留名,而要在歷史留名也往往只有兩招。

 

要不碰撞歷史,要不就創造歷史,而La La Land就同時幹了這兩件事。這部電影偷了太多美國電影的歷史,偷「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1952)」當引擎,再偷「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1998)當底盤,再偷「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1980)當外包裝,然後把這些美國電影的經典元素融合之後創造新的經典,大膽的說,「創舊立新」是這部電影的成功關鍵。

 

好萊塢電影開啟也主導電影產業最關鍵的三件事:「編劇」、「表現」和「製作」,這部電影也如實的呈現,像是一部引導觀眾認識美國電影工業的教學電影。看完這部電影就會發現,一百多年來好萊塢電影其實一直沒有改變。

 

在編劇方面還是以「三幕劇」為劇情結構模組,再以神話大師坎伯的「英雄之旅」和榮格的「人格原型」,好萊塢的編劇一直用這三套工具生產劇本,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在表現方面則以1960年美國電影最高峰的歌舞劇原型加上音樂專集的多元製作思維呈現,展現好萊塢電影多元專業分工與整合能力。

 

在製作方面則以科技主導,與時俱進的以電腦動畫和特效來大秀肌肉。

 

談這樣一部電影其實像是在談美國電影的歷史,可能要喝上好幾打的氣泡酒才談得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