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期原生野花營造農田生態

▲花蓮農改場運用原生野花營造景觀與生態相關技術,已移轉輔導休閒農場業者應用。
▲花蓮農改場運用原生野花營造景觀與生態相關技術,已移轉輔導休閒農場業者應用。

【記者 鍾懿瑾/花蓮 報導】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著重有機與友善生態農業之研究與推廣,近年復育原生野花有成,並選育出4個具不同花色與花期的仙草新品種,可運用於農田生態營造,有助於增加農田天敵昆蟲種類,抑制害蟲數量驟增,可降低農藥使用頻率,更能提升土壤有機質增加碳匯,並可穩定土壤溫度與濕度,讓土壤及作物更健康。相關技術已推廣原鄉有機農田應用,並技術移轉休閒農場營造生態與景觀。

▲花蓮農改場選育多種仙草品種,有深紫紅、紫藍色、粉紫色、粉紅色、白色等不同花色與花期。

「原」來,「草」多好處,「草」有價值
農田裡的草,向來是農友的頭號敵,花蓮農改場表示,草之於土壤具有調節作用:夏季炎熱時可使土壤降溫達10度;冬天寒冷時可增加溫度約3-5度。風雨來時,則能抵禦沖蝕,避免土壤流失;乾旱來時,像保濕面膜,涵養水分、調整水分蒸散。

花蓮農改場指出,現今氣候變遷,極端天氣頻傳,減碳排、增碳匯已漸成趨勢,以達淨零排放目標。而「草」除了可以穩定土壤的溫度與溼度,亦能增加土壤有機質。近年隨著國家進步發展,生態環境的保護與維護逐漸受到重視,部分先進國家透過補貼措施獎勵棲地保護與營造,因此,農民管理雜草可能還有錢可領,未來更能做碳權交易,增進農民的經濟實力。目前政府政策也朝向生態服務給付,環境永續經營方向邁進。

▲田邊菊回到田邊守護農田。

▲蜘蛛駐足原生野花黃花蜜菜上保衛農田生態。

讓「田草」、「田邊菊」回到田邊,守護農田
近年來花蓮農改場蒐集復育許多農田裡的原生野花,鼓勵農民種植以守護農田。研究顯示,許多原生野花如馬蘭、三葉埔姜、穗花木藍等,可讓寄生性天敵寄生蜂壽命增加約5倍,捕食性天敵瓢蟲壽命增加約2.6倍。而維持草生栽培或復育原生野花,可增加田間寄生性天敵昆蟲種類3-5倍,數量30倍以上,大幅抑制田間害蟲數量,有助於農田蟲害調節,因此,保留或復育農田週邊的野花,可有助於農田生態穩定。

▲原生野花田邊菊(馬蘭)開花吸引多種昆蟲與節肢動物。

▲原生野花田草(仙草)開花吸引眾多蜜蜂,多種授粉昆蟲與天敵昆蟲。

花蓮農改場除致力於推廣原生野花仙草營造有益昆蟲棲地環境以輔導休閒農場業者應用外,也選育出具有不同花色與花期的4個仙草新品種,讓民眾認識仙草花海的美,同時為業者帶來可觀的觀光效益,讓未來農田生態營造,提供更多元的選擇。(照片鍾懿瑾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