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文化中成長 神明像家人

中國時報【報導許文貞】 來自福建晉江的蔡崇達,從小就透過電視熟悉台灣文化,連80年代的電視廣告都朗朗上口。他笑說,他們以前對台灣有很多美好的想像,像是早年台灣會放宣傳氣球載著宣傳單或救濟物資,隨風飄到中國大陸,「大家都說裡面有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我連做夢都夢到氣球飄進我家。」 「可惜,當時互為美好的彼岸,這幾年卻開始有巨大的隔閡感。現在真正隔離兩岸的障礙,是『沒有交流』。」蔡崇達表示。 蔡崇達從小在閩南文化中成長,口音腔調和台灣接近,也熟悉相同的神明信仰,「閩南文化給人訂了很好的秩序,床有床神、灶有灶神,有事還能拜媽祖。家裡都是神明,好像有點擁擠,但這是多可愛的世界啊,神明也變成家人一樣。」 「我在父親中風到去世前,是不相信神明的。如果有神明,為什麼要讓我父親遭受這樣的病痛?」後來蔡崇達卻還是在閩南文化中釋懷。 蔡崇達在《皮囊》中寫到,父親過世後,母親為了幫他清掉身上的罪,安排父親的靈魂到廟裡給神明「做義工」。住持替母親問卜,「他做得好不好啊,會不會給神明添麻煩了?」又對著神龕拜,「請神明多擔待啊!」最後,母親終於夢見父親恢復成20歲的容貌,安詳離去,心裡釋然。 蔡崇達表示,「現在,我堅持要女兒也學閩南話,因為身為閩南人是特別幸運的,從一出生就是一大個家族的其中一員,內心很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