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巴黎

巴黎艾菲爾鐵塔。(本報資料照片)
巴黎艾菲爾鐵塔。(本報資料照片)
巴黎凱旋門(香榭大道)。(鄧惠恩攝)
巴黎凱旋門(香榭大道)。(鄧惠恩攝)

閱讀巴黎的一段歷史從聖母院到凱旋門從路易王朝到拿破崙

我來到早年夢想旅遊的塞納河畔,

今天它是花都巴黎的心臟;

可是回到公元元年前後那幾年,

羅馬人的鐵蹄剛剛踏入的時光,

它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無名的,

居民以捕魚維生的小村莊。

到了公元三、四世紀,

它才定名巴黎。

基督教才開始傳入此地,

建立了一些教堂,

人民才開始有了歸依。

當時歐洲群雄競起,

各自擁兵據地稱帝。

巴黎巴黎,

羅馬羅馬,

時分時合,時合時離。

一直到十七世紀,

路易十四統治時,

才逐漸興起,

朝向新世紀。

今天的塞納河,

由東往西,

將巴黎分成南北兩個區域。

南左,北右,

右岸多商業鬧區,

左岸重人文氣息。

右岸有羅浮宮、歌劇院……

左岸有鐵塔、美術館……

很多人都說喜歡左岸,

我則左顧右盼,

兩者都喜歡。

塞納河中還有兩個小島,

島在市中央,

西堤島更在中心點。

今天我們閱讀巴黎,

就從西堤島說起──

西堤島上有一座天主教堂,

供奉瑪利亞-耶穌基督的母親,

名叫巴黎聖母院。

它始建於一一六三年,

後來經過多次修建和改變。

它至今已陪伴巴黎八九百年,

院前的石板,就是城市的原點。

哥德式的三座雄偉殿堂,

在公元十三、四世紀已經興建。

登樓其上,

可以俯瞰塞納河的兩岸風光。

教堂的中央有一座鐘樓,

鐘塔高高尖尖的插進雲中。

塔頂有一口古老的大鐘,

敲打時悠揚的鐘聲,

響徹巴黎的天空。

使它揚名後世的是,

後來雨果的小說,

寫一四八二年路易十一統治巴黎時的

鐘樓怪人卡西莫多。

鐘樓怪人和吉卜賽女郎早已不見了,

但那口大鐘至今仍在塔頂聳立著。

當我到訪時,聽聽,

彷彿還聽見那悠揚的鐘聲……

在悠揚的鐘聲中──

時光回到十五、十六世紀。

路易十二繼承了查理八世的王位,

對外戰爭卻節節失利。

路易十三與母后家族爭權多年,

最後才回到巴黎登基。

他在塞納河的左岸,

蓋了一座培植藥草養生的植物園,

又在巴黎的西南方,

開闢了一個類似天子苑囿的遊獵場。

到了一六四三年路易十四繼位後,

法國才逐漸興起。

他躍馬橫戈,雄心萬丈,

他主張「君權神授」,

他說「朕即國家」,自稱「太陽王」

路易十四在遊獵場上大興土木,

起造凡爾賽宮,

精益求精,窮極奢華,

歷時二十八年才終於完工。

宮殿堂皇富麗,

陳設金碧輝煌,

還有五光十色的鏡廳迴廊。

宮外是大廣場,

廣場外是御花園。

花木扶疏,處處噴泉,

旁立女神雕像。

還有森林運河環繞其間,

舟車終日來來往往。

一六七二年,凡爾賽宮尚未完工,

路易十四已從巴黎遷入宮中。

一七一五年,路易十四的曾孫──

路易十五嗣位,

年方五歲。

像路易十四一樣,

因年幼先由親人攝政,

但他不像路易十四那樣英明。

農村常鬧災荒,

人民也常起義暴動。

唯一引人注意的是,

他曾於一七五五年,

在市中心蓋了一座大廣場,

立起了國王騎馬的塑像。

這就是後來的「革命廣場」,

這就是現在的「協和廣場」。

一七七四年,路易十五的孫子──

路易十六繼位,

他和瑪麗皇后的聲名都很狼藉。

他天天在宮中大宴賓客,

他草菅人命,玩火自焚,

終於引發一七八九年的

「法國大革命」。

七月十四日,巴黎市民起義,

攻克巴士底監獄;

到了十月,巴黎民眾進軍凡爾賽,

憤怒的人民吶喊著:

自由、平等、博愛;

最後,路易十六被挾持回巴黎,

最後,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上斷頭臺。哀哉!

在悠揚的鐘聲中──

彷彿看到拿破崙走向前來。

時勢成就英雄,

英雄創造時代。

法國大革命後十多年,

因緣際會的,

他受到大革命人們的擁戴。

他崛起軍中,不斷竄升,

他擅長帶兵奇襲作戰。

他比路易十四更有才幹,

安內攘外,更雄心萬丈。

一八零四年他在萬眾擁護下,

在鐘聲悠揚的聖母院,

自稱拿破崙一世。

為自己稱帝加冕,

不久,他又在米蘭的大教堂,

宣告羅馬帝國已經滅亡,

被封為意大利國王。

不久,他又率兵出征,

打敗俄奧聯軍。

一時稱霸歐洲,

真的天下唯我獨尊。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

凱旋榮歸後,一八○六年,

他開始在巴黎塞納河畔,

興建凱旋門,

門的兩面各有巨幅的浮雕建築。

八大根大理石的圓柱,

顯示著拿破崙大軍百戰百勝的英姿。

以凱旋門圓環為中心,

輻射出十二條寬闊的

香榭麗舍大馬路,

紀念拿破崙麾下十二位大將的名字。

興建之初,拿破崙曾向將士們許諾:

「將來進出凱旋門下路,

即是大家榮歸故里時。」

這是拿破崙大帝光榮的起點,

然而,一將功成萬骨枯。

稱霸歐洲不可一世的拿破崙,

十數年後,先敗於莫斯科,

再敗於滑鐵盧,

最後被放逐,

在勝何你奈島鬱鬱而死。

一八三六年凱旋門竣工時,

拿破崙不能親臨揭幕。

四年後,拿破崙才歸葬巴黎,

迎回靈柩的是國王路易.菲利普。

當靈柩運回巴黎時,

巴黎人幾乎傾城而出。

莫將成敗論英雄──

拿破崙仍然受到法國人民的

歡迎和尊敬。

但畢竟──不是凱旋歸來,

靈柩獨自穿過凱旋門,

獨自走過香榭麗舍大道,

一路經過協和廣場、羅浮宮……

經過塞納河上金碧輝煌的大橋,

一直開往門口停放大砲的

傷兵榮軍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十一

在悠揚的鐘聲中──

到了一八八五年,拿破崙靈柩歸葬的四十五年後,

同樣有人在凱旋門下舉行葬禮,

同樣受到法國人民的歡迎和尊敬。

他不是叱咤風雲的大將軍,

他不是威震歐洲的大帝王,

他是寫鐘樓怪人的小說家──

維克多.雨果。

雨果愛好和平,反對法國大革命,

他同情弱者,常寫卑微的人物和純潔的心靈。

法國大革命要求自由、平等和博愛,

雨果的鐘樓怪人卻告訴大家:

聖母院悠揚的鐘聲,

要傳送的不是權位、榮名與戰爭,

而是宗教、藝術與和平。

十二

四年後的一八八九,

為了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

以及巴黎萬國博覽會的開幕,

巴黎已由爭戰轉向和平,

逐漸崇尚藝術。

以前的巴士底監獄改建成歌劇院,

蒙馬特磨坊,

也跟著改建成表演歌舞的紅磨坊。

在塞納河畔興建了艾菲爾鐵塔,

塔下後來還豎立了和平之牆。

在三樓頂層,白天已取代聖母院;

可以環視巴黎全景。

入夜燈光燦爛,從凱旋門一路看,

通衢大道一片金碧輝煌……

如今,巴黎是花都,

是藝術的殿堂。

「巴黎」的本義,

是「光明的城市」,

夜巴黎正是「光明」的最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