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資金與YouTuber

由網紅鍾明軒高調發佈其出發去中國旅遊的影片開始,台灣的YouTuber行業最近似有一股關於「會不會被中國資金統戰、收買」去拍唱好中國的影片的討論,而其中一位YouTuber波特王就透露出更多有關來自對岸的「合作邀約」訊息,包括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合法收入」、有評論時政類更好之類,到底台灣的網紅產業「正在」發生什麼事?

錯覺營造

根據台灣資訊環境研究中心 IORG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人本身就有很高比例的YouTube使用量,約四分之三(74.2%)的台灣民眾有使用 YouTube。民眾平均每週使用 YouTube 5.1 天,每天使用 1.7 小時。總體而言,年齡層越低,使用 YouTube 的時長越長。加上開始越來越少看電視新聞用YouTube取代,38% 民眾常透過 YouTube 短影音(Shorts)觀看影片,比例超越外部連結(35.5%),顯示短影音機制對民眾的影片選擇已具一定影響力,中國要對台灣的年輕人進行認知作戰或收編統戰,把戰場定在YouTube也是一個很合乎常理的決定。

所以我們會看到這一波中國打算收編的人選都是一些以往曾經發表過或者比較親自由派或台派言論的YouTuber,就例如最一開始的鍾明軒,再到現在的波特王,謝和弦等等都是一些很明顯支持台灣本身自主的網紅,收編他們的政治意圖很明顯就是要讓受眾營造出一個錯覺——「原來連這些人都已經不抗拒中國了」的政治訊息。

統戰由民生開始

不少人的電視機已經沒有在使用「電視」的功能,開始以YouTube來取而代之,筆者自己也不例外。大概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專門常在追看的YouTuber類別,我自己就留意了一段台灣關於汽車媒體的YouYube頻道一段時間,發覺在影片選題以及觀眾留言上,可以看出一個民生議題——台灣對於中國汽車在觀感上發生了巨大轉變。

中國汽車以前不論在香港還是台灣都是一個被恥笑的對象,但近一兩年開始發生改變,始於台灣近年國產車的價格一直上升,甚至上升至與進口車差不多水準,因此台灣人開始思考為何台灣汽車會愈來愈貴,包括進口關稅以及最不合理的貨物稅。而當年貨物稅的設置其實主要原因與保護本地車企發展作為出發點,但被保護的裕隆汽車卻似乎沒有太大進步,甚至開始以零件進口、台灣組裝的CDK模式來進口中國車,在台灣市場以價格破壞者的方式作為銷售策略,由此中國車就開始營造出便宜又配備滿的形象。

一個本土企業變成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然後還要稱自己就是本土的國產車,由此打開中國車的市場後,就可以陸續向不同的媒體著手;例如汽車媒體獲邀去中國看新車,還誇張到要說自己再讚嘆使用華為系統的中國車就是「小狗」;再到不同不論是二手車市場還是改裝車市場都比台灣方面先進的比較類影片,配合留言的風向,再向台灣本土多落井下石一下下「中國的比較好」等等,就可以慢慢在台灣網友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還是得看台灣人自己本身

提供誘因的是中國,但去接受這些宣傳以及統戰的還是每一個台灣人本身,今天我們還看到有一些尚有膽量去公開「大外宣」的統戰策略,就足以說明這些事是確實存在的。但如果有一天,台灣人不再選擇這些擇善固執的人,而是一面倒支持「對岸也有好的」、「中國國產車便宜又大碗」,也許到時台灣就會如同前港督彭定康講的一樣,「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台灣)某些人手裡」。

作者》關山月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從絕食後期到63屠殺期間的運動形式和論述
陳光誠:公然搶劫並入室威脅─從雙堠水庫看共產黨暴政統治
年青人還記得反送中嗎?在香港街訪的自然與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