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我們有可能做出「分數以外」的選擇嗎?

撰文/今周刊書摘 誰說分數不重要?(時報出版)彭菊仙

朋友們看著我家三小子在小學時一路盡情地探索:自學魔術、寫小說、自拍電影、瘋狂投入手作、不時到荒野探索生態蛙類動物,非常好奇我對三小子國中求學的安排。

更有媽媽一想到孩子即將面臨國中巨大的升學壓力,便惴惴難安,於是徵詢我的意見:

「我有考慮轉到體制外的學校,妳覺得呢?」
「附近兩三所國中,有的課業逼得緊、有的鬆,妳覺得要選擇哪一所比較好?」

有教育程度頗高的媽媽更長期蒐集了「在家自學」的資料,決定投資自己,以成就孩子。

對於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正如同我在作家陳安儀《分數之外的選擇》一書中的推薦序裡所言:「我沒有如安儀的條件,為了孩子的教育做島內移民,所以我非常羨慕安儀;然而,我更佩服安儀,因為,即使我有這樣的條件,我和我的孩子、家人也未必具備這樣的勇氣!」

島內移民,也無法擺脫考試制度

是的,我沒有這個條件。

首先,先生的公司就在台北,這份工作不僅能讓他發揮專業技術,更是支撐我們一家五口的經濟主力,我們無法失去這份收入;

第二,我的娘家也在台北,目前失智的老媽無法長時間離開她的女兒;

第三,我的孩子在這個生活圈已久,他們喜愛這裡,四處都有玩伴知己,天天能和諧穩定的過日子,即使我有魄力想要島內移民,但我完全說服不了我的孩子與先生。

大兒子說:「我要和同學讀一樣的學校,我不想離開他們!」二兒子說:「我覺得自己讀得了,就辛苦一點吧!」

三兒子更樂觀:「體制內讀書就一定那麼悲慘嗎?標準別那麼高就好了嘛!」

除此之外,我必須坦承,以下的現實更是重點:即使能脫離體制的學習環境,但也無法擺脫體制的人才篩選機制—考試。孩子最終還是得透過無情的考試,以爭取自己想要獲得的教育資源。

這是我家的狀況。

我反問朋友:「你們的處境如何?有本錢做『島內移民』嗎?你們的工作型態真能夠配合嗎?孩子和先生自己的意願呢?」

多數的朋友幾乎都沒有條件,不出所料,最後還是選擇留在體制內就學。

你家的孩子會是「唐鳳第二」?

再來談談「在家自學」方案。

去年以最年輕之姿當上政務委員的唐鳳是一例。十四歲,唐鳳便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開始在家自學,母親李雅卿甚至為了他,挺身創辦「種籽學苑」,堅持給予唐鳳「自主學習權」。

台波混血的美少女陳明秀,曾贏得亞洲滑冰冠軍,176公分的她,高挑亮麗,不僅擁有滑雪教練執照,還曾自製微電影,入圍兒童影展,多才多藝的她,也是從小實行「在家教育」。

看到這些亮眼的個案,真讓我凡夫俗子之輩怦然心動。然而,我要問的是:「我們真的有能力實行『在家教育』嗎?」

這兩個成功案例的背後不能忽略的,就是集心力、物力、財力,全然投入孩子教育的「高知識背景之父母親」。

李雅卿曾在著作中提過,她以自身的「法政背景」,努力地為孩子創造一個能自主學習的環境;也有很多其他家長們見證,他們全都必須全力投入孩子的教育,才得以支持孩子走出體制。

要執行在家教育,意味著爸媽得自己當老師,這條路一點也不輕鬆,因為需要父母投入極大的時間與精神準備教材、傳道授業,甚至還要另請其他老師負責專門課程。

這先決條件可有好幾個:父母要有熱血,要不厭其煩;父母本身也得非等閒之輩,要有教學能力,且有閒又有錢。

目前經濟大環境如此惡劣,雙薪家庭比比皆是,為孩子量身打造的「在家自學」方案,雖細膩而完美,但對多數家庭而言卻如天方夜譚。

我問自己:「我可能執行嗎?」

還來不及仔細推敲,我的大腦已亂成一團。咱家高中生、國中生、小學生各一,我可得變出三個分身,準備三套課程、三套行程表……我自己先等著精神分裂吧!

這,當然不可能!

另外,唐鳳的智商180 ,這樣的孩子雖是萬中選一,但若非母親有條件全力支持,一般的庭會造就出怎樣的唐鳳呢?想要選擇不同的學習之路,想要成就一個發光的天才,背後不能沒有厚實全備的支援系統。

「最適合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再來討論「挑選自家附近的體制內學校」。我覺得這對一般家庭而言,是相當實際而重要的考量。針對社區內可以選擇的學校,細細評估與孩子氣質的吻合度,或許可以讓孩子在體制內少受些不必要的折磨,或者能激發孩子潛在的特質。

有一個好友的兒子總是名列前茅,他家附近有兩所國中,一所是大家擠破頭想進去的明星國中,另一所則強調多元均衡發展。她打算把孩子送到後者,沒想到竟遭兒子極力反對:「我想要課業盯緊一點的學校,因為我就是想要考進前段高中!」

父母可能沒想過,有時候是孩子自己想跳進我們認為的「火坑」,如果他們未能如願以償,會不會反過來怪罪我們呢?這可得和孩子討論清楚。

另外還有個朋友的孩子從小對讀書便興趣缺缺,隨著年齡增長,情況愈加鮮明,他順著孩子的天性,最後讓孩子選擇課業壓力較小的國中就讀。

這個開明的媽媽,看得開、想得開,果然,孩子上了國中後如魚得水,最後參加了只考術科和面試的高職特招,如願進入自己想要讀的職校科系,適得其所。

當然,還有一個方案—把孩子送出國。這個選項對我輩凡夫俗子而言,實在太過遙遠,所以列在最後,也沒有條件討論了。

分析的結論是:我沒有條件離開體制,所以,就務實以對吧!

而你呢?

讓孩子空出時間「做自己」

所有的孩子到了國中都得沒日沒夜的伏案苦讀嗎?其實,在高年級時就先讓孩子養成天天計畫、善用時間的習慣,到了國中,雖不比小學時的悠遊自在,但絕對可以空出自由運用的時間,繼續在自己的興趣上探索與扎根。

我家學區的國中是出了名的升學國中,但小子們每天依然每天空出四十分鐘做自己。

老大翔翔寫了一部十萬字的小說,又和弟弟一起自編自導自演了兩部電影:老二凱凱則堅持週六一整天都要自由空白,自動自發享受於自學電腦動畫。

此外,不論教改怎麼改,只要最後無法脫離以「考試」做為篩選機制,體制內國中的真實現場就難擺脫「大小考試不斷」的宿命。

既然長此以往看不到體制的學習環境脫胎換骨,與其抱怨,不如提早預備心態、調整心態,早早讓孩子在高年級時就養成提早預習、按日複習的好習慣,到了國中就能順應現實,並且依然能空出時間做自己!

延伸閱讀:看看社群媒體對我們的孩子做了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