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敘利亞人道危機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奪卓新獎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23日電)卓越新聞獎今天頒獎,中央通訊社記者何宏儒以「穿越土敘邊境」專題獲得國際新聞獎肯定,並將把獎金全數捐給建築師裘振宇建立在土敘邊境的台灣中心,呼籲社會關注難民議題。

第20屆卓越新聞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中央社記者何宏儒今年以關注敘利亞難民生活的「穿越土敘邊境」專題,獲得不分媒體類國際新聞獎。仍在土耳其工作崗位上的何宏儒無法到場,由同事代領獎。他感謝卓越新聞獎與評審肯定,也感謝在土敘邊境、愛琴海、安卡拉及伊斯坦堡與他分享生命故事的每個人。

何宏儒說,為了這個專題,今年2月他從敘利亞西北部返回駐地安卡拉途中,暗夜在下大雪的高速公路上,發生2個安全氣囊都被彈開的嚴重車禍,好險大難不死,當時修車花掉的10幾萬新台幣費用,現在一切值得了。

何宏儒特別感謝中央社社長張瑞昌把他派到土耳其,3年間給他完全自主的空間工作,才有機會前往土耳其各地,甚至兩度進入敘利亞,「敘利亞內戰眼看進入第12年,難民的苦難卻無法結束」。他指出,在土敘的邊境,台灣的人道主義者、建築師裘振宇建立「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設法幫世界上最脆弱的一群人安身立命。

何宏儒說,想把卓新獎獎金全數捐給土敘邊境的台灣中心,「我們身處在被迫流離失所人數創世界紀錄的世界,難民的議題需要我們更多關注,並投入更多心力」。

新聞攝影類獎項部分,單張得獎者為經典雜誌記者劉子正的「在日月潭裡拍婚紗的新人」;系列得獎者為自由投稿人高仲明的「慢性港傷」(作品發表於報導者)。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部分,突發類新聞獎得主為端傳媒的「編輯部遭到大搜查:《蘋果日報》七個記者的一天」;特寫新聞獎則由聯合報系願景工程記者許詩愷的「疫情下的孤獨死」獲獎;解釋報導獎頒發給今周刊的「玩法之徒」;新聞評論獎由自由投稿人王惠珀的「Covid-19肆虐下社會、政治、人性與科學層面的理性思辨」(作品發表於優傳媒)奪下。

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獎項部分,突發新聞獎由TVBS的「即時新聞的遠距離挑戰-台鐵太魯閣號事故追蹤」獲獎;深度報導獎為公共電視的「西疆有事 誰偷了我們的砂?」獲獎;新聞節目獎得主則是公共電視的「新聞全球話」。

廣播及網路(音頻)類部分,全國新聞獎得主是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記者曾國華的「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系列報導;地方新聞獎則由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記者黃柏諺的「貧窮人的台北:無家者的人生百味」獲獎;Podcast新聞節目獎得主,則是報導者的The Real Story By 報導者。

在不分媒體類部分,新聞敘事創新獎由鏡傳媒的「寂聲終章——暖化與末日災難的先知」獲得;藝術與文化新聞獎得主為自由亞洲電台的「抗命的香港藝術文化」系列專題;國際新聞獎則由中央社記者何宏儒以「穿越土敘邊境」專題獲得;財經新聞獎由天下雜誌的「零碳新經濟」奪下;調查報導獎則是鏡週刊的「石木欽案及銀行員之死事件調查報導」獲獎。

此外,兩年一度的社會公器獎得主為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評審團認為,「報導者」是台灣首家以公益基金方式營運的網路原生媒體,成立6年來,廣泛探索大眾關注的公共政策,更深入挖掘隱而未顯現的社會議題。在新聞業面臨信任危機與轉型挑戰此刻,「報導者」以嶄新經營模式及獨立報導風格,深具啟示價值。

「報導者」執行長何榮幸致詞時表示,回想創立報導者時的心情就有點想哭,沒有人看好,認為很有理想卻做不久,甚至初期定期定額捐款者只有4人。但現在報導者已有5200人願意定期支持,「這個獎項是屬於所有報導者同事、讀者與捐款者,這是屬於你們的社會公器獎」,並盼用「廢墟開出一朵花,亂世守護一畝田」精神,繼續推行媒體改革、媒體公共化和調查報導理想。(編輯:張芷瑄)1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