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24小時!打疫苗後「2禁忌行為」恐錯失救治時間

醫師建議打完疫苗後應避免從事2行為。(圖/TVBS資料畫面)
醫師建議打完疫苗後應避免從事2行為。(圖/TVBS資料畫面)

全台社區疫情爆發,自5月15日升級三級警戒,直到近日終於有緩降的趨勢,全國也擴大疫苗接種計畫,不過開放長者施打後,陸續傳出疑似疫苗接種後身體不適、猝死等個案,令人擔憂,對此重症醫療醫師便分享打完疫苗24小時後禁止的「2項行為」。

黃軒醫師分享打完疫苗後該注意的事項。(圖/黃軒醫師授權提供)
黃軒醫師分享打完疫苗後該注意的事項。(圖/黃軒醫師授權提供)

醫師黃軒在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分享,接種疫苗後不該做什麼?首先他點出應避免「運動」,他解釋,一些醫生建議在接種疫苗後的24小時內,不要進行任何運動,並不代表運動可能會損害身體或疫苗反應,而是基於「放鬆並觀察是否有接種疫苗後的一些反應」,若民眾接種後身體如常,則可以在第一天或第二天嘗試運動,不過可能會容易感到疲累,或是力不如前,這便是提醒身體需立刻休息的警訊,而不是要等到發燒、發冷,出現強烈副作用後才停止運動。

打完疫苗後需時刻留意身體狀況。(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打完疫苗後需時刻留意身體狀況。(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另外黃軒也指出,打完疫苗後24至48小時內,不建議「喝酒」,尤其是容易宿醉、酒醒頭痛或其他症狀的民眾更不適合,因為大量的酒精會導致脫水,進而導致頭痛、引發偏頭痛,或是肌肉、關節疼痛,由於上述酒後症狀都可能是疫苗副作用,因此萬一酒醉,會錯過副作用救治的時間,但若民眾只是想喝杯葡萄酒、啤酒等放鬆心情,「那也許是可以,但這些都只能『淺嚐即止』」。

黃軒也提醒,建議民眾在施打疫苗前避免服用退燒止痛藥,美國CDC及醫生皆不建議在接種疫苗「之前」服用任何退燒止痛藥,以防止延誤了真實的發燒及頭痛問題,基本上都是接種疫苗後,再視情況服用症狀藥物,「科學證據顯示,在接種疫苗後,免疫系統啓動而發燒,此時再服用退燒藥,才不會對免疫反應產生負面抑制的影響。」

《TVBS》提醒您:

◎飲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請勿酒駕

◎未滿18歲者禁止飲酒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更多 TVBS 報導
動作緩慢手顫抖 出現「關鍵症狀」恐罹患帕金森氏症
南韓接種新冠疫苗183起異常反應 政府將補償
打疫苗死亡頻傳!醫揭「血栓」機率:跟發票中1萬差不多
桃園91歲老翁施打疫苗前猝死 16位長者接種後不適

更多相關新聞
指揮中心開放第6類孕婦施打莫德納疫苗 18萬人受惠
漢翔施打疫苗引議論 國防部:已納入國軍專案
母親打疫苗後餵母乳 女嬰突猝死原因待查
台灣解封?超過3、4成打疫苗就有感
警界首例!台南鯤鯓派出所長打完疫苗 腦血栓送醫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