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吃到米酵菌酸 醫揭3招:1類食物別碰

少吃米粉、麵條等再製品,因為麵條通常都含有許多添加物,和油脂,而足夠的脂肪酸成分可能導致食品產生米酵菌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少吃米粉、麵條等再製品,因為麵條通常都含有許多添加物,和油脂,而足夠的脂肪酸成分可能導致食品產生米酵菌酸。(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導致2死、5重症,中毒者體內都檢出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家庭醫學專科醫師王姿允說,不要吃到含米酵菌酸食物的3種方法,包括吃純粹的米飯、地瓜,而不是米粉、麵條等再製品;食物加鹽或醋;使用大蒜粉、薑黃、辣椒等香料,抑制米酵菌酸形成。

王姿允日前在臉書發文,自然界中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污染食物,加上滿足特定條件,就會產生米酵菌酸導致中毒,相關中毒事件在印尼、大陸等亞洲國家都發生過,是食品工業的災難之一,正常自然界的食物,不會像人類一樣把沙拉油跟某些穀類再製品混在一起做成食品,若穀物如此危險,亞熱帶生態系早就發生吃穀物的生物滅絕。

怎樣避免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不要碰上食物後產生大量米酵菌酸,王姿允提供3招,首先「避免與油脂接觸」,多吃純粹的米飯、地瓜,別吃米粉、麵條等再製品,因為麵條通常都含有許多添加物,以及添加油脂,如油酸跟甘油,避免麵外面沾黏,然而足夠的脂肪酸成分,可能導米粉、發酵飲料、發酵椰子、木耳蘑菇、發酵玉米澱粉、發酵穀物(糯米、日本米和玉米)和木薯粉產生米酵菌酸。

王姿允說,第二是有研究發現,用2%的氯化鈉或醋酸,也就是加鹽或用醋把pH值調整到4.5,避免讓pH值接近中性值(6.5-8.0),可以將米酵菌酸濃度降低到幾乎驗不出來;第三,是使用香料,研究發現大蒜粉、洋蔥、辣椒和薑黃4種天然香料能抑制米酵菌酸產生,但只有在初始菌量少時,使用香料才有用。她提醒「再製食品」的潛在危害千萬要注意,能夠讓健康人致命這件事,必定是人類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提供了一些發動條件。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所羅門連拉5根漲停!「機器人概念股」廣明、新漢還有誰?老手點1檔有雙題材
麻衣豪門婚斷「每月僅6萬贍養費」談王泉仁:恨也沒有用
他們不喊AI...塑化股跌出性價比!台塑4寶、東聯、台達化等11檔 法人精選

看更多相關新聞
乾貨要放冰箱發泡!譚敦慈揭防毒10招 木耳加2物滅米酵菌酸
含重金屬!常見4種魚吃多恐「影響智力」 2類人更要注意
國家認證紅麴膠囊 疑害女老師得腎病
小林製藥是冰山一角?爆「日企陋習」害人命 背後原因曝光
剩菜捨不得丟?專家曝保存食物「4大NG作法」:放電鍋長更多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