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救災有你(下)/自助共助,台灣防災士未來進行式
你知道防災士是什麼嗎?防災士培訓課程又有哪些?在極端氣候及國際情勢的影響下,防災士的基礎技能與相關系統的動員能力,將可能成為現代複合式災難發生時,發揮自救、救人的關鍵能力,為台灣帶來生機。
台灣防災士最初取經於日本,在時任內政部長葉俊榮及日本前總務省消防廳次長東尾正的努力下,促成交流。不過,防災士制度從2018年起在台灣正式推動後,發展路線卻與日本純民間機構主導的模式大不相同,反而是由內政部消防署扮演領頭羊。
取經於日本 發展路線大不同
引進防災士概念的重要推手之一、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秘書長馬士元指出,想要成為防災士,必須經過內政部「防災士培訓及認證管理要點」指定的防災士培訓課程取得合格認證,除了基礎急救措施訓練及實作之外,課程也納入國內災害經驗及特性、社區防災工作推動與運作等不同面向的基礎概念。
馬士元說:『(原音)籌備的工作蠻久的,大概就是從2016到2018年,這2年的時間大概都在做一些籌備的工作,包括我們把防災士的制度寫到政府的計畫裡面,讓它能夠有一些依據、怎麼去推動。推動的話,它會變成跟日本的不大一樣,原因是因為日本純粹是民間在做,可是我們在台灣的話會有困難,所以台灣一開始就是從官方去主導這件事情。』
受限預算 無奈酌減防災士補助人數
在台灣之所以難以由民間主導,主要因素是日本防災士相關課程訓練費用相當高,若比照台灣現行培訓至少2天,就得要價新台幣6萬多元,想要民眾自發性的投入不太容易。而在消防署的主導下,配合政府推動國家韌性的政策方針給予補助,每人受訓費用上限可壓在3,000元左右。
消防署專委兼災害管理組科長蔡欽奇指出,今年因預算被刪,防災士補助人數酌減為3,000人。(林詠青 攝)
防災士推廣苦無足夠誘因,政府補助還是相當重要。消防署專委兼災害管理組科長蔡欽奇指出,防災士相關預算,是編列在2023至2027年的「強韌台灣計畫」,預計每年培訓3,500位防災士,並補助地方政府每人1,800元培訓費用;但今年度由於預算刪減,只好酌減培訓人數。他說:『(原音)這個計畫會補助防災士每一個人是1,800元的培訓費用,這樣算起來一年大概會有630萬元的經費補助。這個培訓人數會依照年度的規劃名額分配縣市。不過,這個可能也會受到預算刪減的狀況影響,實施調整。像今年度,因為立法院做預算的刪減,所以今年我們會酌減為培訓3,000名防災士。』
目標固著社區 深入台灣每個角落
目前台灣防災士訓練課程較偏重概念性,馬士元表示,主要在培養他們有關避難所維運管理、災情通報、災民疏散與後續返家、以及災後協助復原等基礎知能,同時也會學習到基礎急救與簡易包紮。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每個里都能有自己的防災士,在地固著在人們周遭的每個角落。而這也就是現在的防災士認證名單中,有許多是里長本身以及地方志工團隊的原因。
防災士現多由里長及當地志工考取,固著在社區守護鄰里。(有木里辦公處提供)
馬士元說:『(原音)防災士我們會比較希望他就是比較固著在他的社區,我們比較不會去推動就是說,這個里的防災士跑到那個里去,不是這樣子,就是說你要把自己的里顧好,每個都有的話,你就會有基本的能力。』
蔡欽奇也舉例,新北三重區田中里有多處建物老舊,且里內還有海沙屋,日間都是高齡人口居多。2020年11月社區內發生火災,就是靠著社區防災士黎萬興發現後,通報119跟里長詹貴洪,立即拿滅火器滅火,同時間疏散人員並率領鄰居支援滅火,直到消防隊抵達,火勢才沒有蔓延到隔壁棟。
進階課程可期 聚焦災後救援重建力
除了現行的防災士認證,馬士元指出,今年起,協會也開始籌備「進階防災士課程」,雖然培訓費用會比較高、需時比較長,但內容可涵括簡易搜救、指揮通訊管制等,以因應台灣當前所面臨更趨複雜的災難形式。他說:『(原音)3,000塊就是說,他兩天的訓練比較偏向於概念的訓練。今年我們會開始推動進階防災士,進階防災就分五門課程,從指揮通訊管制、比較高階的救護,還有簡易的搜救跟安全防護等等課程。尤其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防災士比較多的功能能夠聚焦在災後協助社區的民眾,包括避難、包括自救的方面。』
蔡欽奇表示,對於進階課程的推動,消防署也相當支持。相關方案及課程都在規劃辦理中,預計今年底產出完整的課程及教材,費用部分因訓練時數較防災士課程多,還必須視課程整體規劃訂定。推動對象則希望是已具防災士資格的各場域領導者,例如社區、醫院、捷運等場所的領導或管理人員,進而更有效的提升災難時的疏散、救護協力工作。
蔡欽奇說:『(原音)我們是希望真的像如果大規模災害發生的時候,這些人可以幫忙負擔支援地區居民的避難,或是說公所會開設收容場所相關的工作,甚至像一些輕量的搜救、救護或災情傳遞的任務,使民間自主防救災能力可以有效的提升。』
吊臂砸中捷 凸顯公共場域應變需求
日前興富發建案吊臂墜落砸向台中捷運豐樂公園站,造成1死10傷憾事,凸顯了公共場域人員臨機應處的重要性。馬士元表示,如果公共運輸、學校、百貨公司或體育場館等場域,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員具備相關知能,相信在危險發生時也可以發揮功用。
即便如此,馬士元也並不贊成以「強制性」的手段要求配置防災士數量,主要因為防災士的核心是「自救互救」,如果政府過分強勢規範,反而可能造成人員不必要的心理壓力,進而產生排斥感,大幅減損防救災系統的正面量能。他認為,比較可以期待的是企業界能夠自發自覺的主動參與,想想看,一個營業場所中,有2到3成的員工是防災士,跟7到8成員工是防災士,對消費者與客戶來說,感受也絕對會不一樣。
初步需要6萬防災士 現有1.8萬人
那麼,台灣到底需要多少防災士呢?馬士元指出,比照日本的人口比例推算,台灣第一階段約需6萬個防災士。截至今年5月底雖然已有超過1.8萬個認證防災士,但是距離初步目標還是差了不少。
不過,馬士元仍然樂觀表示,台灣從2018年才正式推行,期間又遇到3年疫情無法順利辦理相關課程,等於2、3年間就已經從0人進展到1.8萬人,相信現在起會有更多人投入培訓。
受訓自救救人 如考駕照一技在身
「自救救人」說來容易,要從組織性的志工、民政系統推行到一般民眾,那可不容易。要如何告訴民眾,成為防災士有什麼好處?馬士元給出一個巧妙的比喻,他認為,其實就跟考駕照一樣,你不見得每天都會開車、騎車,但你仍然會願意自費學習考證照,因為不曉得哪天會用到,而防災士就是一門關於救命的技能。
馬士元說:『(原音)你如果每天都要騎車、每天都要開車,你一定要有駕照對不對?有的人平常也不開車、平常也不騎車,那你拿駕照幹嘛?他就會說有一天搞不好我要騎車,也許搞不好我要開車,我如果沒有駕照就沒有辦法騎車、沒有辦法開車。一樣的道理,如果你去拿這個防災士的證照,因為你平常每天就有可能碰到災害,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如果碰到了,可能就有一些訓練對你有幫助。』
防災從個人到社區 台大團隊協助兵推
除了防災士制度外,消防署也積極推動防災韌性社區計畫。蔡欽奇指出,不少地方政府其實也會自己推動相關計劃撥出預算。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就與新北市政府合作,在社區不定期推動災難兵推和宣導課程,讓地方居民有機會在平時就能思考、演練,如何分工合作來應處各種災難,從中央、地方結合學研機構的合作,共同培養民眾的防災意識。
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柯凱元博士表示,團隊除了有木里之外,也輔導了淡水民生里致力於防災韌性社區認證。(林詠青 攝)
而台大團隊所輔導的個案中,也包含系列報導上集所提到的三峽區有木里。研究中心柯凱元博士說:『(原音)所以兵推的話,我們會設計一些可能發生狀況的情境還有題目,讓有木里包含他的防災團隊一起來討論說,如果遇到突然發生一個強震的話,不管是房屋、建物有問題,或者是有一個颱風來了有發生坡地災害,他們的防救災編組可不可以自己來做一些因應,如果真的因應沒有辦法的話,那再進一步去跟政府做一個求援跟合作。』
柯凱元指出,其實現在新北市每一區都有推動防災韌性社區,目前團隊配合、並獲得消防署星級認證的也不只有木里,還有淡水區的民生里。蔡欽奇也進一步說明,截至5月底,全國已取得1星及2星認證的韌性社區共有194處,其中獲得2星認證的,有新北市新店區廣興里以及台北市文山區忠順里。
防救災少不了國軍 發揮愛民護民
而因應汛期到來,國防部也做好了災害防救整備工作。國防部作計室聯合作戰計畫處長林文皇表示,當災害發生時,國軍將依照中央及地方政府需求派遣兵力救災,發揮保國衛民、愛民護民的理念。他說:『(原音)面對非傳統安全的挑戰,持續強化保國衛民跟愛民護民的理念,強化災害防救的能力。當災害來臨的時候,依照中央跟地方政府的需求,派遣兵力還有機具,並藉著地方的後備輔導組織來協力執行災害防救任務,以有效降低百姓的災損。』
國防部作計室聯合作戰計畫處長林文皇表示,今年度國軍防救災整備已完備。(軍聞社提供)
林文皇強調,因應有預警的天然災害,國軍針對易發生土石流及淹水潛勢地區,由各作戰區規劃防災部署整備;特戰兵力也由陸軍特戰指揮部及海軍陸戰隊編成搜救小組,可依需求派遣山地或高風險潛勢區;救災資源部分,包括各型機具和醫療衛生部隊皆已完成整備,可依需求協助支援醫療救護與緊急後送作業。
推防救災 對公部門也是一種幫助
台灣多次經歷風災、震災,馬士元表示,災難發生時,首當其衝就是第一線的公所、鄰里及志工團隊,他們必須立即處理大量發生的問題,因此防救災概念本來就應該平時培養。以莫拉克風災為例,當時最嚴重的災區區公所,一瞬間就被排山倒海的交通中斷、斷水電與大量災民收容等狀況壓垮。他說:『(原音)政府官員跟民眾其實在基層的防災工作都需要培訓,我們以前早年都認為說政府官員天生就會,這是不對的。你會發現很多現在推動的績優防災士,認真、積極參與的都是里長,其實他們本來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訓練。』
馬士元表示,近期他也觀察到,公部門的心態已經慢慢轉變。據了解,不少地方政府正在推動實驗計畫,以區公所為核心成立防救災中心,負責統籌區內防災志工培訓和通報系統、資源盤點運用等機制,其中做得最好的就是高雄市湖內區公所。馬士元認為,未來如果能夠慢慢讓基層公務員理解到,推動防救災並不是一項「多出來的業務」,而是在災害來臨時對公務員工作上的一種「幫助」,相信台灣整體國家韌性將會實質的提升。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防救災有你(上)/她是里長,也是照亮家園的防災士
全民國防手冊共軍軍服未更新 國防部研議調修
美眾院提台美聯合生產軍武 國防部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