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結合AI 水利署以科技防災減少民眾損失

▲賴建信形容,面對氣候風險管理視同作戰,雖然未必能找出最佳解方,但一定要想辦法去發現系統中的弱點,藉此防範未然。(圖/水利署提供)
▲賴建信形容,面對氣候風險管理視同作戰,雖然未必能找出最佳解方,但一定要想辦法去發現系統中的弱點,藉此防範未然。(圖/水利署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面臨氣候變遷,旱澇交替逐漸成為常態。經濟部水利署今(10)日舉辦2024台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水利署長賴建信分享,水利署透過AI技術找出淹水風險警示區,讓當地民眾可以預先做好準備,減少洪水對於人身及財產損失。

賴建信報告舉例,非洲納米比亞因破紀錄的乾旱進入緊急狀態,政府決定殺害動物來確保人類飲用水,而近期全世界都頻繁面對洪、旱災不斷,當極端氣候成為新常態,人類應該學習調適。

他形容,面對氣候風險管理視同作戰,雖然未必能找出最佳解方,但一定要想辦法去發現系統中的弱點,藉此防範未然。像是台灣南部面臨強降雨所引發洪患,政府設置很多滯洪池,民眾也有設置防水閘門,確保自己生命及財產不受影響。

其中,他也提到,水利署已經套入AI技術融入日常作業,像是透過氣象資料來預測降雨量,以及那些地區會是淹水風險警示區,如此就可以讓這些地區的民眾可以超前部屬,安裝防洪設施,避免淹水之苦。

而這次台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也請日本河川情報中心池內幸司理事長、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周素卿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環境教育學院Zoran Vojinovic教授等重量級講者發表演說。

日本河川情報中心理事長池內幸司則以「建立韌性社會以因應氣候變遷加劇導致的水災害」為題,闡述日本因氣候變遷,未來洪水頻率預計將增加2到4倍。

對此,日本政府致力於研發提供居民即時預警資訊,使民眾能夠在災害發生前準確及時撤離。此外,各流域利益相關者正在共同推動「全民參與提升流域災害韌性與永續」的工作,以因應逐年加劇的災害風險。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凱米又遇大潮!宜花、中南部大淹水 水利署:損害暫較八八風災低
完成凱米風災修復工作!水利署布署防颱準備:34座水庫壩體無異常
凱米颱風逼近台灣 水利署視察防汛整備、確認應變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