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是演電影

「呼籲政府給團聚陸配和小明及陸生來台」記者會上,妻子是上海人的陳先生(右)與5歲兒子(中)拿著團聚的牌子,呼籲蔡英文政府盡快開放陸配來台,讓家人團聚。(杜宜諳攝)
「呼籲政府給團聚陸配和小明及陸生來台」記者會上,妻子是上海人的陳先生(右)與5歲兒子(中)拿著團聚的牌子,呼籲蔡英文政府盡快開放陸配來台,讓家人團聚。(杜宜諳攝)

千呼萬喚下,陸生和小明們全面解禁,終於可返台繼續完成學業,與親人團聚,回想起這段「切香腸式」的解禁節奏,台灣獨樹一格用年齡劃分的防疫模式,放眼世界可能絕無僅有。陸生以及陸配子女因被阻隔,上演著比電影張力還強的生命故事,官員則用「電影分級」的區隔方式百般阻撓,真是格外諷刺。

指揮中心這一個月來對小明和陸生的解禁,先從2歲以下,接著6歲以下、再來高中(約18歲)以下,到24日才宣布包含大學研究所的所有陸生都可返台,遵循「由小到大」原則,官方說法是要考量防疫能量,但明眼人都知道背後是政治考量,近日一項民調就顯示,48%的民眾認為陸生返台政策存在政治因素。

這樣的年齡分流方式,也讓人聯想到電影分級制,保護級6歲以下不能觀看,輔導級12歲以下不能看,限制級18歲以下不能看。在這被政策阻撓的大半年中,許多親子被迫分隔兩地,新婚夫妻無法團圓,男女朋友被迫分手,幾乎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疫情下的愛情/親情故事」,精彩程度和戲劇張力,可能都不輸電影。

其實除了小明和陸生,還有許多「大明」、無居留證陸配不能回台。加上大陸機構、媒體駐台人員,因擔心返回大陸後,無人來接替,硬生生在台灣待了8、9個月,有的人剛新婚,有的人小孩剛出生,天天上演著艱困的生命故事。

民進黨時常把「人道考量」、「人權」掛在嘴邊,如今從小嬰兒到大學生的小明和陸生都解禁了,把年齡再往上,也該輪到這些專業交流人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