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癌症轉移 台大揪出關鍵分子

中國時報【陳瑄喻╱台北報導】 癌細胞轉移是許多癌症病患、醫師最頭痛的問題,台灣大學跨國研究團隊發現腫瘤細胞轉移前,會先分泌exosomes(胞外泌體)至擬轉移的器官上,先行形成適合癌細胞轉移的環境,為癌症治療帶來重大突破,未來臨床可透過抽血取代侵入式檢測,及早用藥物治療,阻止癌症轉移。 台大植微系副教授沈湯龍參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團隊,歷經三年研究,成功發現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今年9月發表國際頂尖《Nature》期刊,由台大校長楊泮池領軍,一起和美國團隊視訊成果發表。 沈湯龍表示,透過動物和人體實驗檢測發現,腫瘤在轉移離開原本的部位前,會先釋放出大量可以幫助轉移的「exosomes胞外泌體」,並透過血液運輸,前往要去的新家,而這些囊胞就像「肥料」一樣,會在新器官釋放適合存活的環境。 而胞外泌體表面還有「integrin蛋白受體」,如同「郵遞區號」將癌細胞傳送到特定的器官組織,沈湯龍說,透過觀察不同的「郵遞區號」,就能準確預測,癌將轉移去何處,如從乳癌轉至肝臟或肺臟。 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表示,癌症病患最害怕的就是遇到癌細胞轉移,若出現這樣的狀況,等於前期所有治療通通失敗,若能提早預測病人的癌細胞即將轉移,或是提早預測轉移部位,醫師就可以選擇更積極的治療方式,讓病患能夠增加存活率。 以乳癌為例,轉移後約5成病人只能活5年,若是轉移到腦部,2年內的存活率更是低,若癌症轉移可預測,醫師就能事先選擇施藥,進一步預測轉移發生,也可選擇比較積極的治療,為早期病患採取預防性措施,但預估觀念到臨床仍需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