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聊天室》振興客莊經濟,青創牽成起動

「AI等人工智慧和互聯網等數位資訊的快速發展,已經證實未來的產業更將是青年人的世紀。」十四位客家企業家和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聚會,大家聊到未來的經濟、產業和社會共同提出如是的看法。
客家企業家的特質是功成名就之後就會想回饋家鄉,提拔後生子弟。怎麼辦呢?這群經常聚會的美濃和六堆企業家和專家學者想到是培植青年在地創業,以此強化產經的動力,振興客莊的發展。他們於是現場發動捐款,共同促成了「2023年客家創業跨世代牽成工作坊」11月18-19日在高雄市起跑。


經驗交流,成敗探索
「創業想要成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吳其熊、林榮顯、劉清元、羅真權、林享安、邱祥星、曾元生這些董事長以他們白手起家的經驗,先替這次課程定下以案例探討、實務應用和經驗交流的總目標,並交給黃丙喜、曾玉勤、陳祥順、鍾達榮、吳文豪等有教授創業的學者進行課程規劃,實務為重,理論為輔。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說:「這場工作坊是跨世代客家企業家有關創業的心靈傳承、經驗交換,特別是引用台大、台科大和台師大的創業育成的教學模式,加上工作坊的現場實作,十分實用。」立法委員邱議瑩也是這次活動的推手,她說:「未來的創業必須融合科技、資訊、產銷和人文知識的全新創意,這次工作坊講求實務和經驗的交流,特別是放眼未來的國際、社會和產業趨勢,很有價值。」
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曾任中央客委會主委和文化部長。他表示,客家鄉村少子化衝擊日益嚴重,主要原因在於在地就業的機會減少,亟待青年返鄉創業,振興城鄉的經濟,進而帶動就業的增加。透過客家跨世代的專業對話,激發青年創意活力,深化創業實力,是一條務實的道路。
信燕集團總裁劉清元和前台銀證券董事長朱富春說:「創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但創業訓練可以讓青年對企業經營有正確的認識,今後無論就業或創業都比較有成功的機會。」

美濃企業家和中央社董事長李永得共商客家跨世代創業牽成計畫,並捐款推動。

心態、倫理,渡過波濤
金柏投資董事長吳其熊、庭凱工業董事長林享安和全國民宿協會理事長吳文豪和學員們進行創業對話。學員黃鈺玲律師覺得透過經驗分享,佩服企業家們面對成敗、用心突破和堅守倫理的心態。高子祺、王羿婷、劉議心和朱若蘭指出,這次創業工作坊讓他們更能善用知識、經驗和營運模式,進而和上一代企業家們分工合作,開拓新的經商領域。鄭志揚、黃伯欽、許淑惠、黃逸芃肯定吳孟達、陳聖杭、黃耀寬等青年世代的創業交流,增加信心,很有收穫。
獎助當然是最好的鼓勵。義守大學客座教授朱潤逢說:「人是英雄錢是膽,創業想要順利一定要有好的財務規劃和會計管理。」他和學員們探討政府各項有關青年創業的獎助措施、申辦應注意的要點。意外的驚喜是,出席的企業家們並和楊主委承諾,這次來參加的學員今後如果創業,一定送上祝賀紅包。
前瞻趨勢,掌握契機
這次客家跨世代創業牽成是兩天一夜的實務工作坊,主題包括:探討客家青年創業發展的難題和契機、發現客家企業的創業旅程和成功經驗、成功和失敗案例研討,例如:製造業、服務業的獲利模式、實踐客家青年創業的新能量和新方法等核心議題,側重案例、實務和經驗的應用。
學員們在培訓心得報台中感到這次工作坊,最大的特色是主題針對青年創業的機會威脅、優勢劣勢,而且確實經由雙向交流找出可行的解方;更重要的是,要求學員們事前進行「創業者體檢表」,不打高空,面對現實,講求務實的經營,也重視迎接成敗的心理素質和倫理修為,讓他們全盤了解創業的意義價值和堂奧,十分受用和驚喜。
發啟此一創業工作坊的六堆客籍企業家們廿七日下午將在台北茶會,探討今後將如何邀集更多的中生代企業家、高階經理人和傑出教授一起把這項活動做的更好、更實用。台灣客商總商會並表示將合作擴大此一活動。何春源律師說:「這項創業培育活動今後將一棒接一棒,想要創業的客家青年們更有被牽成的福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