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喜聊天室》老友,像杯好茶

好茶,如老友,友直、友諒、友好聞,即使政治立場不同,也相互尊重。
好茶,如老友,友直、友諒、友好聞,即使政治立場不同,也相互尊重。

老友,比好友更好一些,因為好,還得加上彼此的運氣,才能够維持到够老。老友,又怎麼像杯好茶呢?

不加花,會香;不加糖,會甜

「好茶,不加花,會香;不加糖,會甜。」這是茶藝達人高淑敏形容坪林包種茶的言詞。宋代詩人杜小山在《寒夜》中說:「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水初紅;尋常一夜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兩相對照,輝映出「老友,像杯好茶」的友誼香醇淡雅和情感的關心問候。

茶在人們步履匆忙的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代表健康、優雅、淡然和專注的人生態度的另一種選擇。數千年來,古今中外,茶在人們溝通、社交和個人省思上都具有幸福、滿足、尊重的意義。「奉上好茶」是其間精萃的文化儀式,對於客人、友人和自己都是精神和物質的典雅尊崇。

喝杯好茶,溫暖問候的橋樑

理髮師林先生是三十年的老友了。如果理髮之餘,他們夫婦如果得空,我們就會小坐一下,喝杯好茶。約莫十分鐘,甚至六、七分鐘,三泡茶,聊些生活小事,關心一些時事,講一些人情世故。人跟人的距離就縮短了,日子久了,眼神和表情也自然充滿會心一笑的真誠。

上個月,他突然打電話來,說他年紀大了,孩子們也都長大了。夫妻倆想退休,但怕老顧客一時不習慣,所以,改為周六日才開店,以後理髮前要麻煩先預約了。他在電話中一再致謝和道歉,感嘆時間過的好快,也高興因為理髮交了很多好友。

三十年,不算短,能不能串成長長的人情線,相互關心的問候是重要的連結。

問候其實就是彼此善意的關心。上月去他那裏理髮,他看我提著包褲子,馬上介紹一位手藝好的邱太太縫褲腳。他打電話先向邱太太說:「黃先生是很有名的教授哪!電視常看的到嘿!他就住我們的社區,做人客氣又熱心。」他還隨後趕來,央請邱太太要特別細心縫製,特別是褲腳反折哪!他又要我放心,邱太太手藝好,好厝邊啦!也認識三十年了。

今早去按鈴拿褲子。邱太太連我送的樣褲都燙得平平整整。我向她致謝,她笑說:「教授穿反折褲腳是好看。」

茶和人,中外文人雅士的話題

唐宋詩詞文學鼎盛的時代,茶、人和文學的關係就經常出現在詩詞的情境裡。茶從十六世紀輸入西方世界之後,也一樣成為皇宮貴族、文人雅士稱頌的時尚風格、和生活的情趣。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麥克法蘭和他的母親艾麗斯合寫的《帝國茶葉》,用記憶型的故事性描寫,記錄他們全家1950在印度阿薩姆邦種植紅茶的歲月。故事裡,茶園、勞工、大象、叢林、官員、男性、女性、小孩活靈活現。茶水裡流動著它和人的思維和身體微妙互動,而且時間軸橫跨千年,空間裡則「貫穿東西文化、喜好和世界」,令人讀來趣味盎然,充滿幸福。

老友,升官的考核之一

統一企業老董事長高清愿提拔企業高階主管有三老。一是有沒有老友,二是對老婆好不好,三是對老爸老媽孝不孝順。老友,表示這個人做人不錯,懂得跟人家相處。

而茶呢?嗅覺是人的五大感覺中唯一可以在腦中留下深層記憶的。茶的香醇淡雅、滑順甘甜,如老友的相互感情。

「老友,像杯好茶」是有道理的,你感覺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