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行旅:暴走女子與她的出走魂 [知知雜雜的歐洲小旅行]

【文/余悅禎】

(2016~2017年間,我在英國作為一學年的交換學生,並於此同時遊歷了歐洲許多國家。透過寫作分享旅途中的見聞、感觸,希望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人生想像。)

抵達阿姆斯特丹時,已是夜幕低垂。拜「沙發衝浪」的概念所啟發,我事先透過網路聯繫到一位在當地當交換學生的台灣人(以下代稱為「P」),要去借住在她的宿舍,節省旅費的同時能多認識新朋友。她的宿舍距離市區約8公里,人生地不熟的我,一則沒有心力研究當地的大眾交通運輸方式,二則想徒步探索城市風情,便異想天開的決定揹著行囊靠雙腳走去!

晚上八點多的阿姆斯特丹,剩下零星的商店還有營業,路邊酒吧門口偶有聚集幾個閒聊的男子,不時還能聞到似乎是大麻的味道。半路上,經過還沒打烊的海尼根體驗館(Heineken Experience),我就興沖沖的想進去參觀,沒想到剛寄放完行李,才得知這裡不能使用博物館卡換票入場,不想額外花費的我只好又回頭去領行李,沒想到方才也許是太累或是太興奮,居然沒有向櫃檯人員索取號碼牌...只好靠著「一個深藍色後背包和白色手提袋」這樣的描述,拜託他們協助找到我的行李。

結束在海尼根體驗館的一陣混亂,我又踏上前往學生宿舍的旅程。有時走了半天路上都見不到 半個人影,身旁只有漆黑的運河水道或枯瘦的樹木,一度飄起了小雨,讓時值深冬的阿姆斯特丹備感蕭索。8公里的路印象中走了約兩個小時,那是一段揣著孤獨與害怕、彷彿在天地蒼茫中沒有終點的城市徒步。

我和P約在她宿舍附近的電車站碰面。就著google地圖的指引,好不容易接近約定地,我卻苦尋不到電車站的入口,只看到電車軌道與包圍在兩旁的鐵絲網。或許是長途跋涉下的疲憊造成的判斷力低落,當我看到鐵絲網有個縫隙,居然異想天開的決定沿著電車軌道旁與鐵絲網間不到一米的狹窄空間,往月台走去。

老實說那根本不是可供通行的道路,除了要避開踩到軌道,黑暗中也幾乎看不到落腳處踩的是枯枝落葉或是什麼鬆軟的東西。走了一會兒,忽然路邊有個年輕女生叫住我,示意我往回走、走出鐵絲網的區域,在得知我要到月台後,她熱情的指引我方向:原來是要先走下路旁的階梯,再從地下道到達月台。

終於與P碰面,一同回宿舍吃了她與朋友親手做的熱呼呼的紅豆湯圓,以及我帶的德國HARIBO軟糖。她在聽完我從車站徒步8公里而來,還為了到達月台做出瘋狂舉動,直接封我為「暴走」的女子。事後回想,其實很感謝那位叫住我的陌生人,要不是她的提醒和指引,若有電車駛來我可能早就閃避不及、甚至魂斷他鄉?在阿姆斯特丹的四天三夜,也感謝P的推薦,我吃到美味的荷蘭煎餅與有名的「Winkel 43」咖啡廳的蘋果派,參加市區的免費徒步導覽(Free walking tour),逛了紅燈區、修女院和無數的博物館,其中包含我最愛的梵谷博物館

想起自己聽到P大力推薦的蘋果派,完全按耐不住想嘗試的心,等不及隔天就直接在當晚衝去店裡嗑掉一片;想起在荷蘭利用博物館卡看了大大小小無數的博物館,在梵谷博物館的畫作前,有感於其面對生平的波折仍堅持創作而感動的差點掉下眼淚;想起寒假這趟從德國、荷蘭到比利時歷時21天的自助旅行,即使遇到許多突如其來的意外,依然有驚無險的平安歸來。在出國當交換學生之前,我在台灣從來沒有自己一個人旅行的經驗,然而在充滿「自由」氛圍的阿姆斯特丹,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自己內心也有渴望出走與闖蕩的靈魂,夾雜著一些任性與無可救藥的天真。

也許試著將自己放到一個新的環境,拋開以往的框架與認知,我們將會發現自己另一個嶄新的、未曾想像過的面貌。停靠在港灣裡的船舶固然安穩,但造船的目的是為了航行七海,所以面對充滿未知的旅途,不妨勇敢前行吧,你永遠不知道會在何時、何地,遇見一個更豐富與美好的自己。

(更多旅遊雜記、人生感悟文章,可見我的部落格[知知雜雜的歐洲小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