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戰爭,「人散曲未終」!

Taliban fighters pose for a photo as they patrol inside the city of Ghazni, southwest of Kabul, Afghanistan, Thursday, Aug. 12, 2021. The Taliban captured the provincial capital near Kabul on Thursday, the 10th the insurgents have taken over a weeklong blitz across Afghanistan as the U.S. and NATO prepare to withdraw entirely from the country after decades of war. (AP Photo/Gulabuddin Amiri)
圖片來源:AP

美國總統拜登今(2021)年4月宣布自阿富汗撤軍,阿國局勢從5月起就開始惡化,阿富汗民兵組織塔利班(Taliban)勢如破竹,攻占部分城鎮甚至未遭強烈抵抗。據外電報導,塔利班已於日前進入首都喀布爾(Kabul),阿富汗總統甘尼(Ashraf Ghani)則倉促逃亡國外,留下政權如何和平轉移的問題。

阿富汗內部局勢,在還不到美國訂下的撤軍最後期限,就出現如此急遽的變化,非美國當初所預期,也讓外界感到意外。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這是拜登政府的一場外交潰敗;但拜登本人並不認為撤軍是錯誤的決定,並於8月14日發布聲明指出,「如果阿富汗軍隊無法或不想守護自己的國家,美軍多留1年或5年沒有任何差別;我無法接受美國無止盡地陷在他國的內部衝突中。」

阿富汗素有「帝國墳場」(Graveyard of the Empires)之稱。從歷史上看,凡是踏入阿富汗地區的強國,幾乎沒有一個能有好下場。20年來,美國在阿富汗投入超過一兆美元的戰爭費用,現在急欲從這灘泥沼中脫身,或許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前蘇聯於1979年12月入侵阿富汗,9年下來弄得馬疲兵困,而蘇聯最終解體,也被認為是被阿富汗戰事拖垮。

但對美國而言,美軍撤離的結果像是「人散曲未終」。誠如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圖根哈特(Tom Tugendhat)所說,「美國進入阿富汗20年,犧牲這麼多生命和投入這麼多努力後突然撤出,會讓世界各地的美國盟友和潛在盟友思考,是否該與專制政權拉近距離,並體認到某些民主國家已經不如以往強盛。」因此美軍撤離阿富汗,對於拜登強調的民主價值和聯盟體系,無疑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此外,美國撤軍後留下的權力真空,也造成區域地緣政治板塊的移動。例如,就在阿富汗情勢混沌不明之時,中共與俄羅斯卻在中國大陸西北地區,動員10萬名以上的部隊,投入數量龐大的火砲、戰機及裝甲車輛,展開近年來規模最大的反恐演習。回顧當年蘇軍入侵阿富汗時,中共曾隨西方同聲譴責,把蘇聯撤軍視為雙方「關係正常化」的主要障礙;而現在兩國卻把阿富汗政局,作為聯合軍演的一個想定,也說得上世事多變了!

俄羅斯國防部發表聲明指出,這項軍演的目的是「展現中俄兩國打擊恐怖主義,以及共同維護區域和平及穩定的決心與能力。」從反恐角度來看,中俄都擔心塔利班勢力擴張,會讓「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等「三股勢力」坐大,並以阿富汗為基地,對中俄兩國發動攻擊。就區域情勢而言,雖然中俄都批評美國和「北約」(NATO)在阿富汗的長期駐軍;但弔詭的是,西方駐軍也因此為周邊地區,提供了一面「安全保護網」。中俄樂得「作壁上觀」,並乘機與鄰近的中亞各國發展關係。

美國撤軍後,由於中美戰略競爭和周邊地緣關係的因素,中共被認為最具「填補真空」的實力;但中共不會像過去美蘇兩國那樣,採取軍事介入的手段。中共目前是運用經濟工具,擴大其在區域的影響力,即透過「一帶一路」倡議,投入鉅資建設中亞基礎設施,並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的石油及天然氣領域,浥注數十億美元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塔利班組織曾公開聲稱,中共是一個「受歡迎的朋友」。中共外長王毅7月28日在天津會見塔利班組織第二號人物、塔利班政治委員會負責人巴拉達爾(Mullah Abdul Ghani Baradar)。該次會面被認為具有特殊意義,代表北京對阿富汗未來局勢的可能變化,已展開「超前部署」,據說雙方已談到中共未來協駐重建阿富汗協助之議題。

此外,俄羅斯對阿富汗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早在前蘇聯統治時期,蘇共領導人就將阿富汗視為對外政策的重要戰略目標。美國前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曾公開表示:「蘇聯一旦控制阿富汗,將西向伊朗,東至南亞,進而打開印度洋;並能以阿富汗為立足點,向西南威脅波斯灣產油國,控制石油管線,從側翼包圍西歐,謀求世界霸權。」俄羅斯與塔利班是宿敵,但俄羅斯聲稱7年前就預見阿國局勢的變化,故開始與塔利班建立聯繫管道。今年7月初,塔利班的一個代表團拜訪莫斯科,向俄羅斯政府保證,塔利班不會威脅到莫斯科在中亞的盟友。

另外須注意的是南亞大國印度。印度在阿富汗有大量投資,自2001年以來已提供約30億美元之發展援助,且截至2021年,已有數以千計的阿富汗軍、警、憲人員在印度接受基本訓練,使之可以配合駐阿富汗的北約部隊執行任務;另從2016年開始,印度還專門為阿富汗陸軍和空軍整訓了一批女軍官。印度希望支持一個親印的阿富汗政權,以牽制巴基斯坦;而考量到塔利班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印度一直未公開與塔利班接觸。然而今年6月,新德里改變立場,首次尋求與塔利班建立正式溝通管道;僅管如此,阿富汗情勢演成至今,應非印度所樂見。

美國在阿富汗的經驗,使其他大國對這個「帝國的墳場」望之卻步,無一敢貿然「填補真空」;而塔利班為穩定阿富汗政局,早已進行外交穿梭,並以戰後重建為當務之急。但阿國宗教派系林立,單靠塔利班一己之力,恐怕難以達成持久和平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紐約時報》日前在分析阿富汗情勢時,認為阿富汗的「淪陷」,讓外界開始相信「美國不會無限支持盟友」,並特別指出對臺灣、烏克蘭、菲律賓、印尼等國而言,感受可能更加深刻。我認為,以對外關係而論,其他三個國家的活動空間都遠遠大於臺灣,而以民進黨政府今天對美國的依賴程度,感受更是有口難言。

【作者 趙春山/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