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遊牧民族 貝都因人無依無援

以色列境內有一群被遺忘的族群「貝都因人」,阿拉伯沙漠遊牧民族的後裔,1948以色列建國後,居住在南部尼格夫的貝都因人,大都逃離或被迫遷徙到約旦、敘利亞、約旦河西岸、加薩。一部分留下的人,住的村莊未被以色列承認,無法獲得水、電等基本服務,也無法享有以色列飛彈防禦系統的保護。10/7哈瑪斯首波偷襲,造成至少15名貝都因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小男孩,終於引起以色列當局些許關注,給了貝都因人一座簡易避難設施。

汽車被燒得焦黑,砲彈落下的瞬間,被波及的還有一個無辜生命。

目擊者 :「窗戶都碎了,門也破了,東西到處飛,火燒了2個小時,還有個男孩死了,他就站在汽車旁邊。」

6歲小男孩在家門外玩耍,卻碰上飛來橫禍,包括他在內,哈瑪斯10/7的攻擊,至少有15個貝都因人罹難。

村莊聯合議會會長 阿薩姆:「(以色列)政府不提供我們防空洞,我們已經多次要求,他們卻都置之不理,因為我們是不被承認的村莊。」

不被承認的族群,貝都因人是阿拉伯半島上沙漠遊牧民族的後裔,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居住在南部尼格夫的貝都因人,大都逃離或被迫遷徙到約旦、敘利亞、約旦河西岸、加薩。以色列當局將剩下的人集中到一小片沙漠中,後來又試圖將他們遷往城鎮,但許多人拒絕離開。

村莊聯合議會會長 阿薩姆:「留在尼格夫的居民,人數大概有30萬,其中有15萬人是住在當局不承認的村莊裡。」

這些村莊不被當局承認,無法獲得水、電等基礎設施,當然也不在以色列飛彈防禦系統的範圍內。加上貝都因人在沙漠中追蹤獵物的能力,長期以來在以色列軍隊中發揮關鍵作用,卻也因此成為哈瑪斯的攻擊目標。

村莊聯合議會會長 阿薩姆:「鐵穹(以色列的飛彈防禦系統)不會幫我們擊退飛彈,又沒有避難所(防空洞),我們面臨的是雙重風險。」

小男孩的死,終於引起以色列當局些許關注,換來了一個簡易避難設施,但能發揮多少作用,或許還不如慈善團體捐贈的這座簡陋防空洞。在這場戰役中,貝都因人只能繼續自求多福。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為衝突降溫?拜登中東行抵以色列
哈瑪斯攻擊以色列小鎮 近一成人口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