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去年1.2萬青年赴英 地方展開留才計畫

阿爾巴尼亞東北部,以自然的阿爾卑斯山美景而聞名,盛產栗子、莓果、藥用植物跟羊毛地毯等手工藝品。

但國家經濟沉悶,邊境城鎮就業機會很少,地方青年不是當政府公務員就是餐廳端盤子。年輕一代大量掏空出走,前進英國追求更好的生活。

小鎮市區長期都是這種安靜空曠的景象,街頭只有中老年人三三兩兩話家常,校園裡學生也越來越少,地方企業缺工。

汽車旅館老闆雷希直言,「我不會責怪一個25歲的年輕人因為這裡工資太低而離開,我們國家所提供的,不足以建立適當的生活。」

高中生霍克哈依說:「我們國家有這麼多自然資源還有人力資源,遺憾的是有多少年輕人離開了。」

統計顯示阿爾巴尼亞遠赴英國的人數,從2020年的50人,暴增到去(2022)年的1萬2000多人。

選擇北漂英國,是因為它比鄰近的希臘或義大利經濟環境更好,薪水也更高。因為簽證困難,多數人都要靠人蛇支付數千到兩萬歐元、合台幣上看60萬元的高價,踏上危險的偷渡之路。

阿爾巴尼亞政府積極扭轉人才外流劣勢,年輕人創業或外漂青年回國,可以獲得免稅優惠或者補貼。還有一些跨國計畫,10家愛爾蘭企業將雇用阿爾巴尼亞青年遠距實習,希望在當地打造遠距數位工作環境。

東北部靠近科索沃的邊境城市庫克斯,收入只有全國平均的三分之二,發展地方經濟創造工作機會,還是要力拚觀光財。

1970年代共產獨裁時期,為提防鄰國南斯拉夫與西方國家入侵,當局在庫克斯地下挖掘許多5到7公里的長隧道,組成蜘蛛網一樣的複雜結構。

一旦發生生化戰或核戰,可以容納2到3萬人,在地下存活半年以上。退役老軍官說當年經常在這處,深入地下30公尺的軍事指揮所,模擬各種抗敵作戰。

退役軍官布庫洛希錢奈表示,「這些應該不計代價的保存下來。我希望它們永遠存在、永遠準備好,誰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那個時代全國各地有十幾萬個水泥地下防空掩體,包括首都地拉那等多個城市,都將它們改造為紅色觀光賣點,展示前獨裁者霍查的政治迫害、監聽,以及冷戰時期的草木皆兵。

地下隧道城裡通常有麵包工廠、學校、醫院、婦產科、警察局、廣播電台,和共產主義宣傳印刷廠。西北山區的老空軍基地裡,甚至還庫存許多中俄製的米格17、19骨董軍機,待價而沽,讓收藏家備感興趣。

博物館館長歐努茲指出,「人們對紅色旅遊很有興趣,尤其是那些沒在共產主義下生活過的外國人,還有那些缺乏知識訊息、不懂共產主義的年輕人。」

庫克斯的地下隧道網路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一處,直到1995年才停止使用;之後因為偏鄉貧窮,任由荒廢成了蝙蝠洞。

如今獲得歐盟一項幫助前共產東歐城市發展的經費,這處軍事指揮中心即將修復變身博物館,吸引外國遊客貼近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