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藥物陸續問世 試驗效果佳

住在澳洲威斯頓的柯柏特,像照顧小孩般,細心地一口一口餵著另一半,這樣的日常已經持續11年。

先生54歲那一年,家裡因為整修而暫時搬離,回到新家先生也像變了個人,認不得自己的東西,不知道如何整理家務,不久之後性情也變得暴躁易怒。後來確診為BPSD,也就是失智症合併精神行為症狀。

對失智症家屬而言,照顧起來相對棘手而辛苦。柯柏特把先生送到機構,但仍親自照顧他。

柯柏特說:「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道別,沒有止盡,很折磨人、很累人,無論情緒上、身體上或財務上。如果是年輕早發性,真的是很辛苦,辛苦的旅程。」

在美國麻州,52歲的尼爾森和女兒翻著家族照片,細數家人過往的笑容背後,有著對遺傳性失智症最深沉的恐懼。

尼爾森的外公和父母都帶有名為ApoE4的脂蛋白元基因,這讓她在75歲之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提高3成以上。

她已故的母親因為失智和吞嚥問題,晚年過得相當辛苦,父親送走母親之後跟著發病。2020年尼爾森和女兒都接受基因檢測,結果讓她不意外。

尼爾森表示,「我知道檢測結果代表什麼,我的心仍覺得沉淪,這真是個令人崩潰的消息。我看著我爸每天坐在我媽身邊,他照顧她13年,真的消磨他許多,我不想我的孩子也得這麼過日子。」

講到可能罹患失智症的未來,母女倆都紅了眼眶。尼爾森帶有兩個ApoE4基因,女兒則是一個,意味著晚年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比沒有的人要高;但醫生提醒,這不代表發病就是必然的結果。

巴納阿茲海默學會預防專家蘭巴恩說明,「你有一個或兩個ApoE4,不代表你就一定會罹患阿茲海默症,這意味著你的風險相對較高。預先做好財務準備與人生安排相對也很重要,例如你可先做好長期保險規劃。」

因應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美國開發出多種基因檢測,可以在家自己做、也能到院所進行。未來幾年,好幾百萬人可望在家就能做基因檢測;同時阿茲海默的對應藥物也陸續問世。

2022年底日本和美國藥廠協力推出的新藥,第3期試驗的數據顯示,阿茲海默症初期的受試者認知退化的程度減少27%。

美國禮來藥廠在5月初公布的新藥實驗結果,顯示患者大腦退化速度可減緩35%,預計6月底可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申請上市。

面對不可逆的失智疾病,醫學緊追在後,期望預防、治療與照護體制三管齊下跟上腳步,疾病當前不再無計可施。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阿茲海默症測試新藥 美藥廠申請上市
驗血診斷阿茲海默症 研究團隊有突破
輕度失智症患者 重回職場現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