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區24公車站牌增設鄒語名稱 營造母語學習環境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1日電)嘉義縣公車處石棹至奮起湖、達邦、阿里山3條路線24處公車站牌,去年增設鄒語名稱,阿里山鄉公所今天指出,用意是營造部落母語學習環境,也讓遊客知道已進入鄒族傳統領域。

阿里山鄉長高瑞芳告訴中央社記者,鄒族傳統領域的古地名經過日本人統治後很多已散佚,加上漢人統治,鄒族母語逐漸消失,為營造部落母語學習環境,在阿里山區的公車站牌增設鄒語名稱。

高瑞芳說,公車站牌增設鄒語名稱,也是要讓遊客知道已進入鄒族傳統領域,目前有標示鄒語名稱的站牌,有石棹、奮起湖、達邦、阿里山等地,但從前鄒族活動領域很大,幾乎包括了整個嘉義縣山區。

出身鄒族來吉部落嘉義縣豐山實驗教育學校校長梁俊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公車站牌鄒語名稱有的是按照目前的地名翻譯成鄒語,有的則是以古地名稱呼。

梁俊彥指出,石棹站鄒語caphx no hamo大概意思是「天神哈莫踏出來的地方」,頂石棹站鄒語hcuyu是「上面」的意思,花圃(友友湖)站鄒語yoyohu就是「花園」。

嘉縣公車處表示,110年度偏鄉地區(阿里山鄉)基層建設座談會,縣議員武清山提案在阿里山鄉內公車站牌增設鄒語,民政處請「阿里山鄒族達邦庫巴文化發展協會」協助翻譯,並召開「111年鄒族語言推動組織審查小組共識會議」,決議最終鄒語傳統名稱,去年4月完成「鄒語」加註作業。(編輯:陳仁華)11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