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鐵42號隧道竣工 陳建仁勉勵續推軸帶計畫讓「國際級山林寶藏發光」

阿里山林業鐵路近年屢遭強震、颱風重創,今年7月可望重新全線通車,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42號隧道」復建工程今(17)日舉行竣工典禮,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人出席共同見證歷史時刻。陳建仁表示,阿里山林鐵自莫拉克風災受損中斷,歷經15年終於可望全線通車,行政院去年核定「大阿里山軸帶百年躍升建設計畫」,希望未來中央地方通力合作,再次讓全世界看見阿里山,讓國際級的山林寶藏發出燦爛光輝。

今日竣工典禮開始前,祈福儀式由鄒族特富野社頭目汪義福,長老陳明川、石明華、高德生,以及來吉部落前主席梁崇效等人共同帶領,面向42號隧道洞口的東方,以鄒族母語向山神說明工程順利完工,即將恢復行駛;過程中邀請來賓舉杯向山神敬酒,並與來賓分享豬肉、小米酒、糯米年糕等祭祀用品,祈求保佑林鐵火車出入安全,一路順遂。

陳建仁致贈竣工紀念品給參與隧道口彩繪的鄒族藝術家不舞‧阿古亞那(Pu-u Akuyana)與工程代表。隨後並帶領啟動儀式,手持無線電話機宣布:「42號隧道,正式啟用。」司機員接到指令回復「收到」後,隧道內編號DL-42機關車立即亮燈、鳴笛,獲得來賓熱烈掌聲。

鄒族特富野社頭目、長老等人帶領進行祈福儀式。(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鄒族特富野社頭目、長老等人帶領進行祈福儀式。(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啟動儀式中,隧道內編號DL-42機關車亮燈、鳴笛。(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啟動儀式中,隧道內編號DL-42機關車亮燈、鳴笛。(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典禮中邀請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工程主辦技正連祥益,以及工地主任李致寬等人,分享施工過程面臨機具及材料運送、隧道開挖面送風、抽坍、湧水,受COVID-19疫情影響人力短缺,以及遭遇俄烏戰爭國內炸藥短缺等挑戰,如何在不見天日的隧道內克服先天條件種種限制,孤獨而堅毅地推進,順利如期如質完工。

陳建仁表示,國際對臺灣的印象第一是阿里山、其次是日月潭,高山地區開闢隧道不容易,復建歷經千辛萬苦獲得甘美果實,工程人員是以「愛阿里山、愛臺灣、愛嘉義的心」在做的。阿里山林鐵歷經15年修復可望全線通車,林業保育署續推軸帶百年躍升計畫,第一期計畫將投入66億多元,去年7月已核定,期望計畫未來做得更好,可以讓全世界看得到阿里山,讓國際級山林寶藏發出燦爛光輝。

阿里山林鐵「42號隧道」復建工程竣工典禮參與貴賓合影。(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阿里山林鐵「42號隧道」復建工程竣工典禮參與貴賓合影。(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致詞時指著新42號隧道旁的舊隧道表示,舊隧道是條明隧道,在2015年杜鵑颱風中嚴重崩塌,「連路基都沒有了」;當初討論復建路線時歷經煎熬,原隧道路線景觀最好,因左側就是壯麗山谷,但因未來仍可能遭受極端氣候影響,為了林鐵永續經營,並將對環境、生態衝擊最小化,因此選擇彎繞,闢建1,106公尺長的新隧道。

復建工程並創下多項紀錄,包括雖是鐵路復建工程,仍進行工程環評;因阿里山林鐵是國家級文化景觀,也經過文資審議;並充分讓工程周邊部落知情,自主進行原民部落諮商同意,獲得一致支持。林華慶說,政院去年核定軸帶百年躍升計畫,阿里山林鐵未來會成為嘉義縣、大阿里山區重新以生態、文化、林業發展的重要起點,透過這條鐵路將觀光、文化量能滲透到周邊聚落偏鄉,提升臺灣觀光及能見度。

 

【延伸閱讀】

阿里山林鐵全線通車 軸帶躍升計畫再奔百年:復建工程歷疫情、戰爭挑戰 千日工期終抵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