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未必環保,重點在於環保觀念的養成

(圖片取自pixabay)

 

不只台灣,因為環保觀念的盛行,全世界的限塑政策都不斷加嚴,近年最受矚目的限塑政策就是塑膠吸管禁用的倒數計時。塑料一直被當成環保的大敵,然而,如果人們的消費習慣沒有改變,或是某些技術層面沒有跟上,限塑政策可能會帶來更不環保的結果。

 

布製購物袋對環境的衝擊遠大於塑膠袋

 

很多人以為減少使用塑膠能降低石油的消耗量,這是個迷思,事實上塑膠袋等塑料產品是部份原先難以應用的石油的再利用,可減少石化產業的浪費。這代表什麼呢?其實塑膠袋的製成對環境的衝擊極小,而且塑膠袋重量極輕,所以其運輸成本也很小;相對之下,雖然布製購物袋相對於塑膠袋,能被環境快速分解,它數倍於塑膠袋對環境的衝擊卻抵銷了其環保價值。

 

根據英國環境署2011年的報告,布製購物袋需要使用131次才能抵銷使用塑膠袋造成的環境衝擊。但極少人能重複使用購物袋那麼多次,因此許多人質疑布製購物袋的環保價值,這方面的問題其實沒有確定的答案。

 

可分解塑膠袋真的能分解嗎?

 

有些可分解塑膠袋確實能被完全分解,但有些則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比如,根據《BBC》,台灣環保署曾表示,生物分解塑膠袋須在掩埋場或堆肥環境中才能被分解,但台灣有許多垃圾是直接送往焚化爐,而在海洋、沙灘等一般環境中,生物分解塑料也不能保證完全被生物分解。

 

另外,有些所謂的可分解塑料只是被分解成塑膠碎粒,比如摻了玉米澱粉的塑膠袋,其對環境仍有不少的負面影響。

 

減少使用、重複使用才是絕對的環保,但很難做到

 

回收Recycle是3R之一,但回收再製除了需要成本,再製品的品質也會降低,而整體的流程利弊權衡之下是否真的環保也是有質疑之聲。日本學者武田邦彥就曾抨擊回收產業,認為是「假環保」。唯一絕無疑慮的環保之舉是減少使用Reduce與重複使用Reuse,比如上述的購物袋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這需要全體人民身體力行才能有顯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