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九二共識」這座橋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巴黎聖母院大火,形同對人類文明的浩劫,引發世人震驚與關注。

該院坐落塞納河的西堤島,每年吸引如織旅客前往朝聖,駐足或沉思。從市區前往,可經聯繫島岸的阿爾科萊橋、聖母橋、兌換橋、聖米歇爾橋、大主教橋,或充滿詩意的新橋登島;也可經路易─菲利普橋、瑪利橋、蘇利橋、托內爾橋先登上緊鄰的聖路易島,再以跳島方式經聖路易橋抵達。若不走平面,也可搭乘地鐵至西堤站,交通甚為便捷。只要有心,沒有上不了岸的道理。

前往聖母院需搭橋過河,兩岸官方互動,北京當局堅持需要政治基礎;而所謂的「九二共識」便是過去20年來北京當局堅持的一座橋。不經此橋,兩岸官方交流便全面中止,甚至波及部分原有縣市交流乃至自由行等聯繫、構建兩岸社會的基礎領域。

近來,國民黨似乎察覺這座橋有點陳舊,甚至感到對其重返執政顯得有些沉重。於是日前全代會通過現階段兩岸政策報告,提出了「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等新論述,為過往的這座橋進行重新詮釋。雖是新瓶舊酒且係單方片面作為,但這似未影響北京同意國民黨指派前立法院長王金平作代表團領隊,參加本月下旬於廈門舉行的海峽論壇。

從「九二共識」到「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北京雖未必公開反對,但也不等同於欣然接受,至於能否形成「九二共識、各自表述」的新模式或諒解方案,乃至王金平在論壇致詞時能否公開進行相關陳述,則仍有待觀察。

而「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在某種意義上不僅與馬英九執政時期強調的「正視現實」有所契合,與胡錦濤時代提出的「現行規定」說有所交集,更是有往蔡英文提出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或遵循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論述靠攏的跡象,這對強化鞏固中華民國的尊嚴與地位未嘗不具一定的積極意義。

然而,除了「九二共識」這座橋,在過去民進黨執政時期,雖強調兩岸交流不應預設前提,但也曾為開展兩岸全面交流互動進行過不少嘗試與努力。

譬如,前總統陳水扁2000年國慶談話時,便曾公開呼籲兩岸領導人回到「九二年的精神」,擱置彼此爭議,盡速恢復對話和交流;2005年3月在與歐洲議會議員視訊對話時,提出希望能以「九二香港會談所獲致的成果」為基礎,推動兩岸的協商、對話。而現任總統蔡英文除前面相關論述外,於2015年12月首場電視政見會上,也曾強調民進黨沒有否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秉持相互諒解精神,求同存異,希望兩岸關係往前推進的這一段協商溝通的經過和事實,這也是兩岸交流累積成果的一部分。

令人遺憾的是,歷屆民進黨政府多次為恢復兩岸全面交流進行搭橋,伸出橄欖枝,不論是「九二精神」、「九二香港會談的成果」、「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乃至隱含對應兩岸「現行規定」說的憲法與條例等論述,迄今仍未為對岸所接受。若對照當前美中全面戰略對抗與台灣「親美遠中」的發展態勢,這其中難道全然不存在北京過去自身僵化對台政策所造成的「遠台」結果?

或有論者曰:過去20年,國民黨執政的8年裡因堅持「九二共識」,所以兩岸能夠全面開展交流。然從中共強調的辯證法來看,也正因對「九二共識」這4個字的僵固性,致使其他12年的兩岸關係不僅陷於僵局低宕,甚至是危機四伏。而這筆戰略帳的利弊得失,此刻或需重新認識與全面盤點。

對於本本主義的危害,90年前毛澤東便曾對紅軍發出警示;1992年推動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強調:「我們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對於有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習仲勛更曾指出:「這絕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有重大實踐意義的問題。」況乎對兩岸心靈契合的追求?

正如西諺「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聖母院也不僅只一座橋。而開展兩岸全面交流對話,避免誤判乃至台海擦槍走火,又難道只能持續糾纏於有無「九二共識」這4個字?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