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重頭戲!壓歲錢不等於紅包 「守歲」竟是這原因

過年期間發紅包是華人社會必有的傳統習俗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過年期間發紅包是華人社會必有的傳統習俗之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對於華人來說,農曆新年是個一家團圓的重要日子,尤其對小朋友來說,除夕夜最期待的就是可以領壓歲錢,也有人稱之為紅包。但是你知道嗎,壓歲錢並不等於紅包!究竟為何要發壓歲錢、紅包,這是有由來的。

有傳說過年這個習俗由來和一個名為「祟」的妖怪有關。(圖/翻攝自陸網每日頭條
有傳說過年這個習俗由來和一個名為「祟」的妖怪有關。(圖/翻攝自陸網每日頭條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主要長期研究台灣風俗民情,他首先澄清,現代人會把壓歲錢和紅包常常會誤用搞混,「『紅包』並不等於『壓歲錢』,專指過年由長輩給晚輩的才能叫壓歲錢」。

古代傳說中,一隻叫「祟」的妖怪,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會出沒,會把手放在小孩子頭上,孩子們就會被嚇得大哭,之後更開始生病,讓原本聰明靈巧的孩子,自此言行舉止都變得很奇怪,父母親得知後,為了避免這隻「祟」會接近自家小孩,就會在除夕夜當晚圍在一起不睡覺保護孩子,而這就叫守「祟」(歲)的由來。

傳統上農曆新年就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傳統上農曆新年就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據悉,有對夫妻害怕「祟」出來害孩子,準備8枚銅錢給兒子玩,等他睡著後再將這些錢裝進紅色紙袋並放在孩子枕頭旁,避免「祟」的到來。壓歲的「歲」音同「祟」,也就是鬼鬼祟祟的祟,因此壓歲錢又有壓制邪祟的意義,把不好的災厄壓制下來。

因此,演變而來以後,每逢春節拜年,長輩們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用紅色袋子分給晚輩,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久而久之,大家就容易把壓歲錢等同於紅包,但實質上兩者意義上還是有差別。至於紅包的發放,在台灣約定俗成是在工作之後就要開始包紅包,包給長輩表示心意,包給晚輩表示祝福。

更多 TVBS 報導
今年過年來點不一樣的! 5大獨特春節連假旅遊推薦
舊平安符別亂丟!專家授3招「讓祂歸位」 求太多也沒用
過年呷飽飽!盤點10大超澎派人氣年菜 購買通路一次看
哪報名?單身男徵女「回家過年」 爽開條件:紅包全歸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