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年節憂鬱」最佳良藥 看見獨老久違笑顏

空蕩蕩的冰箱,一個人面對偌大的圓桌,伴隨著外頭喧鬧的年節鞭炮聲,對於社會角落裡,對連「溫飽」這項基本需求都無法滿足的獨居弱勢長輩而言,在過年時,能「一家人團圓吃飯」,無疑是獨居生活中最奢侈的盼望。而在家家戶戶裡歡樂的熱鬧的團圓氛圍中,孤單與寂寞,此時更加啃蝕著長輩早已枯竭的身心,甚至可能成為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造成難以彌補的社會憾事。

一個人的圍爐五味雜陳,獨居老人感傷親情溫暖不再!

衛生福利部所發佈《列冊所需關懷的獨居老人人數》顯示,全臺灣有4萬4901位獨居長輩經濟困窘、被列為低收入戶,每天只能勉強溫飽。加上生理退化或慢性病逐漸找上門,使許多獨居弱勢長輩還受限於身體狀況而難以備餐。然而,他們不僅「吃得少」而欠缺營養,還因為「吃得孤獨」而深陷於憂鬱之中。

重視家庭關係的華人文化之中,在年節的習俗中,除夕夜有吃「年夜飯」的重點節目,身處外地的家中遊子們必須趕回,當天家中所有老幼要聚在一起吃飯,透過闔家團圓,傾聽陪伴彼此,是祈求新的一年闔家溫馨的時刻,也是許多人滿懷親情最感性的時刻;但許多獨居弱勢老人們,對於農曆年節,始終埋藏著心裡最幸福的回憶與最深的期待,可能因為失去至親、身體退化、經濟弱勢等各種因素,成為無法達成願望的限制,造成年節時期的情緒抑鬱,且稱為「節日憂鬱」(holiday blues)。

美味年菜,溫暖圍爐,用陪伴趕走年節身心的孤寂。

住在彰化的87歲獨居陳阿公,少年時以賣菜維生,非常喜歡烹飪,經常教人煮飯菜,是親友鄰居的私家總舖師,婚後理所當然成了專門煮飯給太太與家人吃的「煮夫」。但6年前妻子辭世後,就只煮飯給自己吃。聽到社工要帶著年菜與他一起圍爐,阿公竟心血來潮提議:「我辦桌請你們吃!」阿公用傳統爐灶變出豐盛且美味的年菜,讓社工與志工們吃得「紲喙」,(形容東西合胃口、好吃,一口接一口)每個人都瞪大眼睛,想再來一碗!小小的老屋裡,飄著一陣陣的暖流。

圖片提供:弘道老人基金會
圖片提供:弘道老人基金會

這頓年夜飯別具不同意義,看見陳爺爺因為大家的回饋笑開懷,不僅撫慰了自己的孤獨感,更因為烹飪的成就感,而重拾了生命價值。我們看見,因為一桌圍爐餐,讓長輩能與他人建立信任關係,增加更多與外界的互動,而獲得幸福感。不再因為「獨自吃飯」而感到憂鬱,能夠從「一起吃飯」而感到幸福。

熟悉的飯菜,成為寂寞時刻的幸福調味

年節前,對於罹患失智等身心疾患或肢體關節退化,受限於身體狀況而無法外出,生活需仰賴他人照顧的長輩,我們也準備可冷凍保存的年菜,讓長輩過年期間不必為「吃」憂愁,由熟識的志工們依長輩身體狀況及喜好口味,帶著美味拿手料理到長輩家共同享用;更會安排「歲末圍爐餐」,用結伴的方式,讓獨居、弱勢的長輩願意踏出家門,帶著他們到餐廳、社區與志工及其他同齡長輩一起圍爐感受熱鬧氣氛,就好像兒孫、好友們相伴在側一樣。

透過長輩「最熟悉的人」陪同,在「最熟悉的地方」共享圍爐餐,藉由「陪伴」,能有效地降低長輩心理的落寞並提升幸福感,感受像家一樣的天倫樂與溫暖關懷,讓他們重展笑顏,對於未來的生活有所盼望。

我們期待,能夠邀請社會大眾走入獨老的生活之中,了解獨老的真實需求,進而同理及尊重,拉近與長輩間的距離。邀請您支持《獨居弱勢長輩關懷計畫》,看見他們平時對日常需求的渴望,並能用行動改變獨居長輩的弱勢生活環境,瞭解詳情可查詢《寒冬助老,刻不容緩》,或上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官網

圖文提供 / 弘道老人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