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仲狡辯恫嚇 超思愈描愈黑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農業部專案進口雞蛋驚爆由資本額50萬元的1人公司「超思」,獨攬6成專案進口量。事件曝光,輿論嚴厲批評,農業部被迫5天內發布4次新聞稿,雖說明專案補貼的部分做法,卻不願公開細節,說明無法解除疑義,反治絲益棼。

綜觀爭議點,首先是迴避補貼。面對外界指責對外國雞蛋補貼,農業部一再澄清,政府吸收國外雞蛋到岸價格與國內雞蛋產地價格的價差,和雞蛋關稅30%等,並非補助進口商。但事實上,就是政府替外國蛋負擔相關成本,文字遊戲無法改編補貼本質。

第二,農業部插手央行事務。專案進口雞蛋及豬肉的理由都是平抑物價,然物價穩定係央行職責,農業部為何撈過界?蓋農業部防疫失當引發雞蛋短缺,為掩飾執政無能,始被迫出此下策。

第三,缺乏風險管控。農業部提出的進口商要件,包含可媒合到出口國之非疫生產場或有出口經驗;可提出檢疫證明及衛生證明文件;CIF到岸價格報價合理性。進口商資格過於寬鬆,又有抽象條件,讓資本額50萬的企業也能成為主要進口商,姑且不論是否人謀不臧,由其包辦進口逾6成雞蛋,數量近9千萬顆,有如小孩玩大車,農業部真不擔心?

第四,時間過於迫切。進口要件之一,包括3月底前可訂第一筆訂單,但國貿局與農業部分別於3月10日與14日才召開說明會,若沒有事先提早洩露訊息,並提早運作,多數企業根本難以在短期內進口大量雞蛋。詭異的是,3月29日就有第一批進口雞蛋上架,難道進口商有通天神算本事?

第五,全民得利還是特定廠商受益。農業部聲稱實施雞蛋專案進口,全民為最大得利者。這種說法完全忽視被壓低蛋價的雞農,成為最大受害者。

第六,諸多資訊未公開。農業部稱政府專案進口雞蛋過程公開透明,但仍有許多資訊未公開,例如,此次引起爭議的超思等獲准進口的公司,有何媒合或出口經驗或能力?其他廠商無法進口巴西蛋?何種原因足以讓農業部同意1人公司擔負重任?有空運的必要?政府每批補貼金額?既然當前蛋價趨穩,為何還要持續專案進口至明年6月?對我國雞蛋產業的負面影響為何?

如今,農業部又是新聞稿連發,又是官員多次澄清,仍然無法釋疑。該部竟直接在臉書專頁上警告,「不實謠言勿信勿傳!別再亂放話!將依法提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路易斯‧布蘭迪斯(Louis Brandeis)曾說過:「陽光是最好的消毒劑。」

勸農業部應盡速使資訊透明化,公開讓眾人檢視,始有機會解除疑惑;隱匿、狡辯與恫嚇民眾只會招致更多的質疑。(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