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吉仲發聲挺農業部 公糧收購議題陳駿季提更好方案

國民黨立法委員提案提高稻穀保價收購價格將交付立法院朝野協商,前農業部長陳吉仲日昨於臉書發文「停止保價收購調漲─才是真正有益於農民」,認為提高收購價格將讓臺灣農業發展嚴重倒退,批評「這是透過政治力嚴重干預專業的惡例」。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9)日赴立院業務報告指出,提高保價收購價格是一個選項,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選項,農業部正積極規劃一個更好的方案,確保稻農的收益。

陳吉仲認為,國民黨立委以為提高公糧收購價格可以讓農民所得增加,事實上,公糧價格提高反而可能會造成產地價格下跌、政府支出大量增加、水資源大量消耗等問題。「結果是農民收入無法增加,且又會影響到雜糧的種植和糧食自給率,對國家帶來的成本遠遠大於其可能的利益」。

陳吉仲指出,倘若真的調漲8元保價收購,水稻種植面積將可能超過30萬公頃,占全國種植面積近5成;同時,在國內需求只有23萬公頃之下,多餘面積所生產的稻作最後將變成飼料米,「這等同讓臺灣農糧產業倒退回到二十幾年前加入WTO(時)的情境」。

他說,此調漲不僅會降低農地生產效率、浪費更多水資源,還有所有投入生產的肥料、農業耕耘機、收割機、資材等皆是無形的浪費。最後不只政府支出增加,還會造成無法符合WTO規範的農業境內總支持(AMS)削減承諾,讓在WTO本是模範生的臺灣遭遇更多農業經貿挑戰,更不用說未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更難以調適。

陳吉仲建議,與其花錢調漲保價而增加生產面積,造成這麼多負面結果,何不採取不用浪費、又能增加雜糧種植面積,提高糧食自給率,及讓稻農和雜糧農民收入皆增加,且消費者也獲益的作法。這個作法的關鍵就在「減量、保質、轉作」,是真正照顧農民的替代方案。

對此,陳駿季表示,農業部尊重任何人對稻米政策表示意見,重點是確保國內糧食安全之外,稻米產銷也要達到一定平衡,立委提案提高保價收購價格是一個選項,但不一定是最好的選項,農業部正積極規劃一個更好的方案,確保稻農的收益,甚至讓整個產業往前進步;但相關方案涉及的數據有待精算,經費也要再跟行政院爭取,農業部會盡快擬定出來後循行政程序呈報政院,政院同意就會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