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峙維專欄】善用網路上簡短的圖文影音,培養閱讀與寫作所需的思辨能力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有近25%的考生拿到三級分以下的成績,按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文章達到一般水準才有四級分,三級分以下則未達國中生語文表達的門檻。今年的成績顯示,有四分之一的考生寫作能力有待加強。更嚴重的是,有2.75%的考生拿了零級分,這個佔比是7年來最高。

會考的寫作測驗是檢視考生能否以嚴謹的組織架構、流暢的文句詞彙、正確的用字與標點,並妥善運用素材來闡述考題指定的寫作任務。按評分規準,「完全離題、只訂題目、僅抄寫題目或題幹內容、使用詩歌體、空白卷」,才會拿到零分。今年的零級分的佔比表示,每100位考生中就約有3位看不懂題目,因為不明白寫作任務而離題,或無法寫出有條理的論述。

看不懂題目、寫不出論述,與閱讀量和寫作練習不足有關,網路時代的閱聽習慣也有重大影響。3C產品佔去不少時間,傳統的閱讀與寫作變少,孩子們除了查資料做報告之外,在網路上接觸的社交貼文、新聞報導、娛樂消息等,大多是消遣性、簡短聳動的影音圖文,但鮮少有機會在師長或同儕陪伴下,認真探索這些網路內容。

今年會考的作文題目剛好與社群、廣告、新聞的標題有關,且承續去年的形式,不採傳統單一題目式寫作,而要考生就題目中的圖表或文字資訊,結合自身經驗發表看法寫出一篇文章。今年以六個廣告文宣、媒體新聞、社群貼文的標題為例,如「打趴五星飯店主廚的蛋糕,竟出自國中生之手!」、「前車這樣做,駕駛崩潰險釀禍!」,考生要觀察並分析標題設計手法與原因,結合自身生活經驗探討這類標題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除了會考的考生之外,大家是否也注意過網路上的標題有什麼共同特徵,是否也常因為標題而被「拐」去貢獻點閱數?什麼情況下會認真閱讀網路文章?數位時代裡,我們非使用網路來滿足娛樂與社交需求,來搜尋生活與工作所需的資訊不可。當大人都倚賴手機和平板時,怎麼可能把孩子拖離網路。今年會考寫作測驗的題目值得所有人延伸思考,網路內容怎麼影響我們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AI越來越強大,但我們仍必須用人類的自然語言來指導它,最終生成的內容也還要人類再次檢視。沒有好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可能也無法產出人機協作的好作品。以ChatGPT為例,資料來源是接受深度訓練時所建構的資料庫,在沒有及時更新資訊的情況下,也可能生成錯誤、或拗口不通順、或前後矛盾的一段文字。因此ChatGPT生成的文章仍然需要人機一來一往調整,最後再由人校訂增修,以求內容正確且有人的溫度。

以目前會考命題的趨勢來看,寫作測驗已經不是套用固定格式、堆砌華麗辭藻、摘錄名典佳句的作文了。這項測驗評量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語言表達力只是其中一個面向。學生要以批判性的思維審慎閱讀圖文,接著定義問題、拆解問題,最後才以適當的文句流暢寫出自己的看法。具備這樣的能力,與AI合作才是如虎添翼,而不是複製貼上後充滿危機。

既然寫作測驗涉及孩子的獨立思考與組織能力,與其擔憂網路的影響,不妨偶而也跟孩子一同閱讀網路短文或觀看短片。以我個人經驗為例,某天孩子轉來一段短片,有人接受辨認國旗考驗,結果正確指出許多國旗所屬的國家,獲得一萬美元獎金,他覺得很酷。我先請他說明為什麼認出國旗很酷,他自己能認出多少,若外籍人士認不出我們國家的國旗他會怎麼想。再問若由他設計題目,要如何決定挑選哪些國家。

我當然沒有要他把跟我分享的看法和我們後續的討論寫成一篇短文,這樣就太過頭了。然而,相對於學校老師依領域綱要設計教案,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閱讀寫作能力,家長也可以將娛樂性的圖文影音轉化為學習素材。無論你認為內容多無聊、多沒營養,都可以先讓孩子談談他的觀察與想法,找出與內容有關的個人經驗,或引導孩子搜尋相關資料延伸閱聽。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