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尊翁是抗戰英雄 光復節卻消失

一年一度的台灣光復節又到了,這個本該張燈結綵的日子,不見容於民進黨,但歷史檔案俱在,曾任副總統,現任行政院院長陳建仁的尊翁陳新安,就是不折不扣的抗戰英雄,若無抗戰勝利,台灣光復,陳新安與陳建仁的命運又將如何?

根據現保存於國史館的檔案史料,後人得以瞭解陳新安的人生歷程,陳新安於自填的「總統府人事調查表」中,述及早年成長:余幼承庭訓,潔身自好,性鯁且不與世俗浮沉,求學時期,以學問為處世處事之本,故勤讀不稍懈,當時日人統制台灣,本省同胞深受其壓迫,痛苦不堪,益知自由之可貴,發奮圖進,早已蘊藏革命思想,更鑒於世界潮流趨向民主,而民主政治尤當伸張法治精神,乃於高校畢業後,即留日攻讀法律,以考察日本本國之政治動向與其殖民地政策,畢業返省初任記者工作,以社木鐸自負,嗣感本省同胞缺乏民族思想,乃籌組工商組合(即今之合作社)藉以團結力量,啟發熱愛祖國思想。

「總統府人事調查表」上,特別註記,陳新安民國卅五年五月於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任內,因調查台灣島卓著成績,依陸海空軍獎勵條例第三條第五款,呈准國民政府給與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乙座銓字第四四七六號,執照為銓字第五七二八號。顯見陳新安進行抗戰情報工作,確有勳勞。

陳新安任職的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是全面抗戰爆發前,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指示成立的戰略情報機構,由早年被視為國民政府「日本通」的王芃生主持工作,王芃生十分重視台灣光復問題,陳新安在此背景下,被吸收成為國際問題研究所的一員。

陳新安在其「公務人員履歷表」上,填註自民國廿九年五月至民國卅四年十二月,服務於軍事委員會國際問題研究所,任職研究專員,擔任調查事務,主管長官為王芃生,有經歷證明書可證。由此可知陳新安被延攬擔任調查台灣的情報工作,時間還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當時日本統治台灣,日軍氣焰不可一世,陳新安的抉擇可能危及身家性命,絕非輕易之事,而在陳新安逝世後的訃告「陳故縣長新安公行述」一文中述及:

二十四年學成返台,初入新聞界任記者,旋轉任新興製糖株式會社書記、旗山郡商工業組合常務理事等職。時值日本大肆侵華,公懍於民族正氣,不顧身家安危秘密受任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國際研究部上海特組軍簡三階(按,即同上校),蒐集政經資訊,提供祖國參研,績效卓著,於三十五年榮獲軍事委員會蔣委員長特頒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以表彰其對抗日工作之貢獻。

由此可知,陳新安當年的工作,是透過上海為中介點而開展,王芃生對可能從未謀面,而遠在台灣敵後的陳新安,給予相當優厚的軍簡三階同上校待遇,陳新安也未負所託。

在抗戰期間,除陳新安等人在敵後成為抗戰的無名英雄,更有鄒洪、陳嵐峰、黃國書、王民寧、蘇紹文、陳漢平等台灣籍將領指揮禦敵、貢獻後勤、育成後進,他們都是在日據時代,不甘受日本欺凌,隱姓埋名,學習軍事,參加部隊。而在海南島,更有約五百名的台灣青年,被日軍徵發後在前線起義反正,投身抗戰行列,生於日據時代的他們有此選擇,證明了當時日本壓迫歧視台灣的不平等地位,更是對所謂「皇民化運動」廢除中國姓氏,不許拜媽祖觀音等神祇的厲聲抗議。

抗戰勝利,犧牲132萬餘官兵,死難數千萬民眾;台灣光復,是經由軍事戰場無數代價後,透過艱苦的外交談判所得,80年前中美英三國首腦出席的開羅會議,影響國際政治格局,卻被民進黨曲解為無關緊要之事,下一代更無從得知,身為抗戰英雄之後的陳建仁,在功成名就之餘,能不能也想起新安公光復台灣的貢獻,讓台灣的年輕人有機會認識他被後人評讚為「畢生從公,有為有守,遺愛甘棠,成德成名」的偉大父親?(作者為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