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擋彈內閣 風中殘燭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陳建仁擔任閣揆,註定是個專門擋子彈的助選內閣。不用積極,但不能犯錯,問題官員快速下台停損,身段放軟,讓人難以著力,與前任的蘇貞昌大相逕庭。一切小心翼翼,就怕扯賴清德的後腿。只是陳院長自認是燃燒自己的小蠟燭,希望傳達給人溫暖,照亮別人的高尚情操,但施政報告對於進口雞蛋危機避重就輕道歉,甩鍋廠商,只求斷尾止血,反省卻很有限,顯然沒有從去年林智堅的論文門與棒球場事件中,真正學到教訓。

整個進口蛋的問題,陳揆定調政策正確,問題只在廠商違法,並辯稱僅是標示錯誤,不認為是食安危機。如此輕描淡寫,根本低估一般民眾智慧。

進口蛋問題的焦點當然是出在執行面。為何是超思這家資本額極小卻又無進口實績的公司,可以進口這麼多的量?為何挑這麼遠的巴西?為何保存期限能長達4個月?為何要改標?如果真沒問題,為何要銷毀?如果不是各界陸續追蹤,這事不就隻手遮天,壞蛋通通吃到國人肚裡!陳揆報告依舊延續陳吉仲的路線,刻意轉移焦點,民眾的疑問,無一獲得解答。

就算事發後,農業部長陳吉仲、中央畜產會董事長林聰賢去職,畜牧司長張經緯調職,一屍三命,問題根本也沒解決。這委託採購案的背後,至今讓人疑雲未消的政商圖利連結,沒有釐清;台農董座指農業部指示他改標,衛福部罰廠商卻不罰下令的農業部,令人不服;政府宣稱問題蛋沒流入市面,但畜產會對進口蛋的真實流向卻始終交代不明,連綠營市長都忍不住重罰,混蛋甚至早已下肚,民眾的不安沒有絲毫減少,反而因不敢買進口蛋而加劇供需失調,釀成新一波缺蛋危機。

去年蔡總統帶著全黨力挺論文門與建設弊案纏身的林智堅,跟台大與球迷對幹;也壓著全黨與高仇恨值的陳時中站在一起,和民眾好惡對衝,結果自然被選票教訓。這次危機,真相與民怨再次壓垮蔡總統力挺的陳吉仲。但缺蛋危機沒有因此解決,食安憂慮沒有緩解,對蔡政府採購老是出問題的疑慮有增無減。大家覺得奇怪,蔡政府招標,得標廠商買的東西總比別人貴,品質卻比別人差。陳院長還否認有食安危機,這不也是和民眾的感受對著幹嗎?而模糊焦點的假意道歉又如何能讓民眾感到「溫暖」?!

陳建仁說自己是蠟燭,也許多少反映出他內心的寫照:小小的蠟燭,很難給眾人溫暖,而且燃燒自己,但照亮的卻是別人,難免有些惆悵。蔡政府執政7年多來的光怪陸離,陳內閣既要擋「彈」,也要擋「蛋」,身上勢必千瘡百孔。而陳院長的政治生命可能更像風中殘燭,照不亮別人,也暖不了人心!(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