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志醫師專欄>動脈壓迫 暈眩耳鳴一陣陣

前庭性陣發症患者核磁共振顯示,右側後下小腦動脈嚴重扭曲,對耳蝸前庭神經造成壓迫。(陳建志醫師提供)
前庭性陣發症患者核磁共振顯示,右側後下小腦動脈嚴重扭曲,對耳蝸前庭神經造成壓迫。(陳建志醫師提供)

一名37歲婦女近幾年來,每次只要一轉頭,右耳就會聽到一陣陣類似泥火山口泥漿冒泡泡時「啵啵啵」不規則的聲響,接著,就感到一陣暈眩,彷彿身體在搖晃或旋轉,持續數秒鐘。每天都會發作不下10次,起初以為耳垢黏到耳膜所致,點耳藥水後,病症依舊,一度也以為是聽障,但聽力檢查正常。甚至誤以為是右側內耳某一支半規管發生耳石沉積症,接受過不下數十次耳石復位術,卻從未緩解。為了避免發作,只好整天僵著脖子,弄到肩頸痠痛。

來到診間診治,轉動患者的頭部,發現不管是轉向任一方,均能誘發眩暈,卻沒有眼震出現,這跟典型的耳石脫落症截然不同。最後,經核磁共振顯示其右側第8對顱神經已被扭曲的後下小腦動脈所壓迫,病人所罹患為「陣發性前庭症候群」,主要是第8對腦神經 (耳蝸前庭神經))被某一支扭曲變形的顱內動脈所壓迫,例如基底動脈、前下小腦動脈、頸椎內動脈、後下小腦動脈或其它動脈。在該動脈搏動時,不斷地干擾該條神經傳遞訊號的功能,導致傳進大腦的聽覺或平衡訊號變成斷斷續續,特別是在改變頭部姿勢或轉頭時,很像「耳石症」。

造成顱內動脈扭曲變形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血管老化,管壁內平滑肌失養性萎縮,彈性纖維組織崩解斷裂,動脈管內膜出現粥狀硬化,都會使血流阻力增加,搏動力道增大。

此病治療,並非一味地長期服用止暈藥或血液循環促進劑,更不是盲目地接受耳石復位或平衡訓練。而是服用乙型受器調節劑,直接降低動脈搏動力,輔以高濃度二十碳五烯酸 (EPA),潤滑動脈內膜,降低血流阻力,間接降低動脈搏動力。有專家建議服用某種抗癲癇藥物,直接調節神經傳導,也可以減輕症狀。再不行,就只能接受開顱手術,在該動脈和顱神經之間墊一塊筋膜,作為緩衝,但鮮少人因此接受手術。

這類患者,平時活動,應儘量避免需要頭部轉的運動,例如游泳或打球。若有三高,宜好好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可避免動脈狀況繼續變差。沒有慢性病者,也應定期體檢。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