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志醫師專欄〉暈癒不適症

「暈癒不適症」起因於之前耳石在半規管內滾動,頻頻帶動內淋巴液,引起平衡失調。(醫師陳建志提供)
「暈癒不適症」起因於之前耳石在半規管內滾動,頻頻帶動內淋巴液,引起平衡失調。(醫師陳建志提供)

一名40歲女性教師,在10年前的某日半夜尿急醒來,起身突然看到眼前景物在旋轉,上完廁所再躺回床上,突然感到劇烈的暈眩,惡心嘔吐,以為是腦中風,趕緊送醫,電腦斷層檢查正常。自此以後,每次只要一轉頭或睡覺翻身,都會感到一陣暈眩。因忙於工作疏未就醫,隨著時間進展,頂多感到「地震」,或者眼前景物扭一下,卻也不再暈眩。

某日健檢時,她順便提及自己的病症。體檢醫師請她平躺,頭向右側轉,發現她眼球會快速地轉動,頭向左側轉時,眼球也會轉動,只是幅度較小。確認只是右側水平半規管耳石沉積症,在接受耳石復位術後,眼震立即消失,當晚回到家後,看電視時,彷彿畫面會扭曲與晃動,頻頻揉眼確認。之後,只要看書,凝視電腦、手機或平板,腦漿就會開始像漩渦般地旋轉,特別的是,只要上下班搭公車,車子走走停停、搖搖晃晃時,反而感到舒適。

該患者其實是罹患了「暈癒不適症(Mal de curar mareos)」,起因於之前耳石在半規管內滾動,頻頻帶動內淋巴液,引起平衡失調,兩側大腦顳葉已經習慣於時時調控前庭訊號;當耳石歸位後,大量且劇烈變化的訊號突然消失,大腦依舊繼續做工,患者便出現平衡幻覺,就像我們使用跑步機一段時間後,突然停下來回到地板上,會覺得身體還在持續前進一樣。

此病治療,服用止暈藥物並無療效,一開始會口服或靜脈注射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強力抑制大腦功能,接著平衡訓練,再加強大腦功能…,反覆如此,逐漸矯正大腦在對於身體平衡及內耳前庭訊號的錯誤認知,病症會在數週內逐漸消失。

需注意的是,「登陸不適病(Mal de Debarquement)」機轉類似本病,發生在已經適應顛簸航程者,一旦離開交通工具,反而出現平衡幻覺,跟暈車暈船(動暈症motion sickness)相反,因此,有類似症狀者,宜正確就醫,採取適當治療。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陳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