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志醫師專欄〉頭痛口乾舌燥 原來是頸椎壓迫

頸椎椎間盤向前突出會向前壓迫交感神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陳建志提供)
頸椎椎間盤向前突出會向前壓迫交感神經,引起自律神經失調。(陳建志提供)

1名42歲男子假日去登山時,經過一個小山洞起身不慎撞到頭,頓時眼冒金星,當時頸部很痠痛;隔日早上起床後感到胸悶、心悸;過了中午頭頂開始悶脹,兩側眼球脹痛、惡心想吐,就醫做電腦斷層沒有腦出血,醫師認為只是輕微腦震盪,建議在家休息即可。

往後數月,該男子每天反覆發作胸悶、心悸及偏頭痛,時時雙手顫抖、手心冒汗、口乾舌燥、心煩意亂難以入睡,體重掉了好幾公斤;因為老覺得燈光、陽光太過刺眼,常常需要戴著墨鏡。本以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血液檢查結果正常;也以為是工作壓力大,請長假在家休息仍是如此。

男子來診間時,量測心跳每分鐘將近100下,血壓高達150毫米汞柱,後頸部有一點相當疼痛,兩側上肢有一整條區域呈現麻木,從手腕連到手肘及手臂。頸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第4~6節頸椎椎間距縮短。

人體交感神經鏈共有2條,各走在脊椎椎體前方偏外處,從腰部一直向上延伸到顱內。該患者其實是在頸椎外傷後椎間盤突出,不僅向後壓迫脊神經根,造成支配區域感覺減弱與疼痛;也向前壓迫交感神經鏈,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引起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壓升高、水性唾液分泌減少、汗液分泌增加、胃腸道蠕動變慢…,彷彿處在緊張狀態。因為頸椎受傷,周圍肌肉出現反射性收縮,設法保護頸椎病變,避免神經或脊髓受到壓迫,久了自然發生肌肉過勞與痠痛。

「壓迫性交感神經症候群」又稱「巴劉氏症候群」,也會發生在頸椎關節錯位、長骨刺或壓迫性骨折者;若頸椎變形嚴重,建議直接手術矯治。大多數患者會先接受物理治療─頸部肌肉熱敷及經皮電刺激放鬆肌肉、減輕疼痛;並接受頸部牽引,拉開頸椎壓迫處,解除神經壓迫,須連續至少3個月至半年頸椎就會定型。在這過程,搭配口服乙型受器調節劑或血清素受器調節劑,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改善睡眠品質與情緒。上述患者在服從醫囑接受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終於痊癒。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