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霖:零利率下 富人更富貴 靠利息過日子成輸家

香港金管局網誌《匯思》刊登總裁陳德霖上月出席 Jackson Hole 會議的發言,他表示,全球貧富懸殊加劇,有人歸因各國實施零利率及量寬 (QE) 的非傳統貨幣政策,刺激資產格價上升,令有樓有股票的富人更富貴,但靠利息過日子的退休等人士成輸家,有關論點亦獲近期一些研究的支持。

過去 30 多年來,全球收入大幅增長,香港《明報》報導,陳德霖引用國際貨幣基金 (IMF) 統計數字加以說明,由 1980 年至 2015 年間,先進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的人均 GDP 分別增長 3.5 倍和近 6 倍,但較低收入人士未能受惠經濟增長的紅利。

在這段經濟增長期,勞動收入比重有所下降。陳德霖續引 IMF 的研究結果指出,先進經濟體的勞動收入比重下降幾乎有一半是由於科技的發展,而新興經濟體的降幅更大,主要由全球化引致。這印證了其看法,就是討論先進經濟體勞工收入佔比下降時,往往將矛頭指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但其實他們只是「代罪羔羊」。

對於全球貧富懸殊逐漸加劇,陳德霖指出,有些人歸咎於各國實施非傳統貨幣政策。全球金融危機過後,主要央行推行包括零利率和量寬 (QE) 的非傳統貨幣政策,旨在透過降低借貸成本和支持資產價格來刺激經濟復甦及就業。

他說,富人一般擁有較多資產,如股票、物業等;窮人的資產卻是微不足道。退休人士和靠養老金過活的人,大多倚賴儲蓄所得的利息收入。超低息率令借款人受惠,但大批靠利息吃飯族群卻只能收取微薄的利息,成為輸家。

部分國家的股市樓市屢創新高,為富人帶來極可觀的進帳。貧富鴻溝日闊,不同程度上助長了部分先進經濟體主張反貿易、反全球化、反建制的民粹主義風潮。

《星島日報》報導,雖然非傳統貨幣政策與貧富差距之間互連關係的研究仍處初階,但近期幾項研究已支持上述觀點。如國際結算銀行的文件顯示,非傳統貨幣政策可能透過股本回報和住屋價格的變動,對貧富差距造成重大影響。這是重大的課題,需要有更多研究和分析,從而更全面了解非傳統貨幣政策的財富分配效應,以剖析這些政策的成本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