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珮騏長子宮肌瘤10年...近10公分如拳頭大 營養師:6招可預防

41歲女演員陳珮騏長期拍攝八點檔,時常得熬夜趕戲、作息不規律,結果累壞身體,健康亮紅燈,甚至出現賀爾蒙失調、生理期出血量多如血崩等狀況。陳珮騏透露,十年前就已經長出子宮肌瘤,近期將會動手術處理。

陳珮騏坦言,自己從十年前拍攝《真情滿天下》時,就已經出現子宮肌瘤,原本有定期追蹤,以為情況穩定,沒想到隔了3年再檢查,子宮肌瘤竟從6公分成長到現在已經將近10公分,宛如拳頭般大,她也因此決定將在《金家好媳婦》殺青後,進行手術處理肌瘤問題。面對粉絲親友的關心,陳珮騏也哽咽直呼非常感動,也希望大家不要太擔心。

子宮肌瘤是肌肉細胞形成的良性腫瘤。事實上,全台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相當多,根據調查,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為20~50%,隨著年齡增加而有上升的趨勢,是婦產科最常見的骨盆腔良性腫瘤。40~50歲發生率最高,可能高於50%,也就是說,2個人裡面就有1個人可能罹患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症狀除了和肌瘤大小有關外,也與肌瘤所長的位置相關,雖然很少造成死亡,卻帶給女生很大的困擾。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或感覺,只有情況較嚴重者才會出現月經疼痛、不定期出血、下背疼痛、腹脹、頻尿、便祕等症狀,甚至導致流產、不孕。

(飲食多吃蔬菜、水果,BMI指數維持在標準範圍內,有助減少子宮肌瘤發生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營養師不藏私 6要訣防子宮肌瘤

遺傳、代謝、壓力、飲食、環境賀爾蒙等多重因素,都跟形成子宮肌瘤有關,想要避免肌瘤增大或復發,營養師們提供以下6點要訣:

避免吃油炸、燒烤食物:高溫烹煮的食物通常含丙烯醯胺及多環芳香烴,屬於環境賀爾蒙,油炸及燒烤食物食用過多容易使體內賀爾蒙失去平衡,導致肥胖問題的產生,而丙烯醯胺在動物或細胞實驗中也證實了會造成神經毒性、基因毒性、生殖毒性及致癌性。

避免喝酒、過度肥胖、熬夜:喝酒、過度肥胖、熬夜,都容易傷肝或引發脂肪肝。肝臟是調節賀爾蒙的重要角色,健康的肝臟可以降低子宮肌瘤形成的機率。

維持體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子宮肌瘤臨床指引指出,肥胖者體內雌激素含量較高,發生子宮肌瘤的機率也可能比較高。當BMI大於25.4kg/m2,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

多吃蔬菜水果:飲食中增加攝取蔬菜水果量,相對於經常攝取加工肉品(火腿)或紅肉者,有助於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率。

限制咖啡飲用量: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斯隆流行病學中心研究發現,每日攝取超過500毫克的成年女性(建議為300毫克/日),罹患子宮肌瘤風險可能會增加。(約是超過1杯半至2杯大美式/天)

規律運動:相較於每周運動小於兩小時的女性,每周規律運動7小時更能降低子宮肌瘤風險,最高甚至可降低4成機率。

延伸閱讀:

長子宮肌瘤不知該怎麼吃?試試這道「抗氧化濃湯」

邰肇玫曾罹子宮內膜癌,她不怕憔悴樣曝光,要求抗癌過程拍成紀錄片:我是最好的教材,快點來利用

避免子宮、卵巢生病 3種食物要少吃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