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燕鴨母寮包水餃助學

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
在北區鴨母寮市場包水餃已十五年的陳秋燕,十多年前被倒會,咬緊牙根力求翻身,十多年來全年無休,漸漸走出困境,且行有餘力投身公益,幫助家扶兒念書,每逢春、秋兩季家扶中心籌措助學金時,她都捐出三百盒水餃,她的「助學水餃攤」彰顯台南人善良的一面。
陳秋燕一早就備料來到市場,葷、素都有,與朋友努力包著水餃,十五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小小的水餃攤助她度過難關。她曾有過一段辛苦日子,體會到社會上的人「好命者太好命,可憐者太可憐」,發願有朝一日走出困境後,要替社會盡一點力。
民國一百年時,陳秋燕原本要加入寄養家庭行列幫助孤苦無依的孩子,但上過課之後才知道,自己平常忙著工作,無法成為寄養媽媽,她轉而投入助學行列,捐水餃幫孩子們念書,至今已第五年。
她認為錢夠用就好,留下錢財給子女是不明智的,能助人就盡力助人,她以閩南語俗語:「子孫不如吾,財產有何用?子孫勝過吾,財產有何用?」下一代如果不「精光」,財產會被敗光,如果勝過自己,那麼賺的比自己多。她的兒子認為很有道理,因此很支持她的助學行動。
陳秋燕的水餃攤沒有取名字,但她說,應該會取名「丫母寮水餃」,說著說著又繼續埋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