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賺4千萬痛快買新大樓 「算股偵探」陳飛龍:我終於不用再追垃圾車 |買房財之道

【文/蔡碧月】1989年出生的「算股偵探」陳飛龍,不到30歲就獲得財富自由,戲劇化的人生轉變源於18歲時家人買股失利,全家陷入愁雲慘霧,讓他下定決心弄懂金融市場,靠著價值型投資法,在24歲賺入4千萬,成功與家人搬進全新景觀大樓。

「搬出公寓是從小的夢想,我終於不用再追垃圾車了!」陳飛龍笑說。一般高中生不會意識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但他不一樣,老家是舊公寓,沒電梯、沒人收包裹,從高中起有事沒事就會上網看建案、買雜誌研究房子格局,幻想住3房、住4房是什麼感覺?

「10多年前大樓建案開始推出全年齡公設,有漂亮大廳、中庭花園、健身房、KTV、撞球室等活動設施,讓我很嚮往大樓生活。」

看準全民瘋健身 All in儒鴻翻身

但能夠圓夢換屋前,有一段悲傷故事。2008年股市大好,媽媽拿父親退休金買進鴻海,不幸遇金融海嘯爆發,從200多元跌到50元,嚇得緊急賣出,慘賠百萬,正在準備五專考插大的他,決定從工科轉到商科,一心想在股海復仇,幸運遇到遇恩師黃錦川教授,從此放棄聽消息面追股票,改學看產業趨勢、看財報選股的價值投資法。

當時登山、瑜伽等健身風氣興起,教授十分看好推出機能衣的紡織股儒鴻,陳飛龍回家與母親商量「撩落去」,將爸爸剩下的退休金100多萬、房子貸款借出200萬等資金重押儒鴻,但買進後都不漲,還遇到歐債風暴,媽媽一度很擔心,等了一年,儒鴻從80幾塊漲破200塊,他在250至280元之間賣出,資產瞬間增加4千萬,順勢換屋。

換屋新北重劃區 偏好頂樓戶

陳飛龍透露,因為家住新北,一開始配合家人生活習慣,在舊市區買入3間全新的景觀大樓,後來,因為換屋需求,改到重劃區置產,他特別重視建商品牌、產品獨特性,比如水岸宅、鄰近捷運或在商業城旁邊的房子,都讓他心動。

他對第一排房子或居高臨下的高樓景觀宅情有獨鍾,「我買的房子都是高樓層,到目前為止,除了自住的頂樓房子天花板有一些黴菌斑之外,我沒遇過漏水問題。不過,頂樓遇西曬的房子,夏天很熱,午後太陽刺眼,景觀再美,連看也不想看,這點讓我有些後悔。」

▲陳飛龍老家是舊公寓,從高中起有事沒事就會上網看建案、買雜誌研究房子格局,幻想住3房、住4房是什麼感覺?
▲陳飛龍老家是舊公寓,從高中起有事沒事就會上網看建案、買雜誌研究房子格局,幻想住3房、住4房是什麼感覺?

買房要勤跑多看 議價才好談

面對一路飆漲的房價,經驗告訴他,舊市區漲得比重劃區慢,高樓層賺得比低樓層少。陳飛龍表示,這幾年新北的房價位處高點,他購入自住的舊市區大樓,只漲8%,遠不如重劃區的房子漲2成。

他喜歡頂樓,不過高樓層房子被建商視為搶手產品,議價空間比低樓層少,當整區房價上漲後,同棟的低樓層單位反而賺得比較多,「如果我是投資客想賺多一點應該買低樓層,但我不是,所以也覺得還好。」

在爭取議價空間方面,陳飛龍透露,房價只要合理他就會買,但買房子還是要多認識建商。他發現,建商分為在地建商或上市櫃建商,在地建商的案子小,自建自賣比較好談,上市櫃建商的案子量體大會請代銷,不容易談,「買房要多跑多看,久了會有認識的業務,當年的小業務隨歲月變專案經理,買房子時就議價有空間了。」

買房是一種存款 租屋沒保障

陳飛龍如今專職投資,今年股市慘跌,他表示,上半年賠錢,下半年已經扳回來小賺;在資產配置方面,採取七成投入股票、三成不動產,即使手上資金充裕,購屋仍運用貸款,保留大量現金投入股市賺取更高報酬,「股票風險高,我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有些人可能會堅持要有一大筆資金再置產,一旦遇到股災可能存款歸零。」

他深信,買房是一種存款,確保自己老了或未來要用錢時,有借款管道,「年輕人即使月入3、4萬,扣除自備款後加上30年房貸,還是有機會買得起一千多萬的房子,或許買房之後生活會變得比較辛苦,但只要有能力就該買房,如果一輩子租房子,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可能會被趕走。」

▲陳飛龍從18歲開始研究股票,30歲不到賺進數千萬。陳飛龍提供
▲陳飛龍從18歲開始研究股票,30歲不到賺進數千萬。陳飛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