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季:進口蛋該檢討 建立冷鏈穩蛋價

農業部長陳駿季24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特別提到去年進口蛋引發的爭議會深刻檢討。(本報資料照片)
農業部長陳駿季24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特別提到去年進口蛋引發的爭議會深刻檢討。(本報資料照片)

卓內閣上任,農業部長陳駿季獲得真除,是少數留任的閣員,他24日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除談及未來施政的想法,也特別提到,去年進口蛋引發的爭議會深刻檢討,未來將透過雞蛋冷鏈制度,並在民間建立安全庫存,不再專案進口。至於農業部常被詬病花大錢補助和宣導,他強調,錢都有用在刀口上,反認為錢不夠。

2023年我國爆發過嚴重蛋荒,價格飆漲、民怨不斷,農業部因而啟動專案進口雞蛋,但又衍生一連串爭議,讓首任農業部部長陳吉仲為此辭職下台,時任政務次長的陳駿季臨危受命擔任代理部長。

陳駿季雖稱不願意回憶過去,但他仍清楚記得自己是9月21日接任代理部長,當時每天忙到深夜,就是為了隔天要回應媒體,還強調同仁受了很多委屈。

不過,即使前部長陳吉仲下台前,仍強調進口蛋是正確的政策,但陳駿季昨除強調,農業部會深刻檢討,未來也不再透過專案進口。

至於如何解決缺蛋問題,陳駿季表示,不會再採用專案進口的方式,而是採關稅減讓,由民間貿易商進口。另外,蛋的產量會有季節性的變化,也將協助蛋場及洗選場建立冷鏈制度,並把庫存藏在民間,讓蛋價供需能維持平穩。

此外,陳駿季也提到,從蛋問題也反映出台灣農業因為資訊落差,造成產銷失衡,導致價格大幅波動的問題,並指出,目前各項農業調查制度不夠健全,將精進調查員人力、技術,唯有更精準的調查才能讓農業的決策更好。

另外,農業部過去因編列1450萬元的「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畫」,被戲稱是網軍1450始祖,但陳駿季認為,1450是政治操作出來的名詞,這些經費不是用在特定政黨,是服務農民,且農業部是「永遠執政黨」,宣導當然有必要,且經費不夠。

除政策宣導經費,農業部也被批評愛撒幣。但陳駿季認為,農業部相關經費除用在天然災害救助,也用在冷鏈、農水路等基礎環境建設以及外銷,尤其農業有其特殊性,如果不提供農民救助復耕,投入資源興建基礎建設,將無法處理後端市場問題,所以受益的除農民,也包括消費者。

而面對極端氣候造成農漁減產,他則提到,農業部會提早規畫移動作物產區,並栽培更耐熱品種或更有效率的用水技術。

至於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政府規畫大量光電,外界憂心光電板將入侵農地,陳駿季強調,漁電共生應落實養殖,因此已成立輔導團隊強化檢核,未來如果不改善恐怕就會斷電,直言「不能持續賣電,卻慢慢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