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藏茶,吳明儀致力保存好茶的研究


懂得選好茶,也要會收藏茶,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陶瓷創意設計系畢業校友吳明儀的「陶藏茶」計畫,就是以一年的時間,實驗研究出不同茶葉在不同容器中,茶質的轉變,答案將在明年的12月揭曉。

懂茶的人,想藏茶生金,但是茶要如何收藏,卻是一門學問。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創意設計系畢業校友吳明儀,從事陶藝工作多年,認為茶湯的滋味變化與茶具有關。吳明儀老師表示,用臺灣壺泡臺灣高山茶,香味的確會減弱,因此,茶老師多用宜興壺。他不解的是,臺灣的壺就不能泡臺灣的高山茶?臺灣的材料、臺灣的土、臺灣茶壺不能泡臺灣茶?
吳明儀特別將陶瓷壺以及宜興壺、臺灣壺進行測試比較後發現,在臺灣壺中泡臺灣茶,香味減低是因為臺灣壺的材料都買現成,而且都是大陸進口;加上燒成方式、材料、溫度燒竭程度或是柴燒溫度不均,就留下孔隙,有孔隙的茶壺就會像木炭吸附味道一樣,吸附茶的清香味。
反觀宜興壺,吳明儀老師說,因為宜興壺的泥料細緻度較高,燒竭後沒有孔隙,比較不會吸附味道,不同於臺灣壺的孔隙較大,會吸附味道。
但是對於不同的茶,臺灣壺也有不同的使用方式。他認為,臺灣壺可以泡普洱茶,或是焙火重的茶,將初期的焙火味吸附起來。他表示,臺灣的茶具多樣性,臺灣壺同樣具有多樣性,可以研究出不同茶配合不同的材料製成不同的茶壺。
吳明儀認為,茶的風味會因藏器而產生不同的轉變,優質的茶葉,選擇正確的藏茶容器與環境,可能成為具有高價值的優質陳年茶;相對的,選錯藏茶容器與環境,收藏的好茶身價不僅直落千丈,還可能潮濕產生病霉!
吳明儀先生特別推出「陶藏茶」研究計劃,邀請13位教授、茶商與茶道教師等,各拿出珍藏的茗茶,參與多樣性藏茶的實驗。首先每種茶取茶3克,由3位茶評鑑師以外觀、水色、香氣評鑑,並做紀錄。然後各取150克茶作為對照組袋裝密封冷藏保存。另外,吳明儀精心準備了瓦斯窯陶製茶倉盛裝封茶,為實驗組,一年之後,密封冷藏之茶與陶製茶倉裝盛之茶分別沖泡品飲比較,研究陶器與茶質轉變的關聯性。
另一個實驗是,以單一茶種烏龍茶)放入泥料、燒法與釉藥材料不同的茶倉做為實驗,比較哪一種茶倉能讓烏龍茶的存放產生優異的質變。吳明儀表示,這個計劃將於有年的4月、8月進行開封品飲、評鑑與紀錄,然後繼續存放至明年12月,再將實際的數據、科學驗證,公布實驗結果。
從陶藝工作者到茶學研究者,進而想要追尋陶與茶之間的物理變化,吳明儀說如果實驗證實陶製茶倉的透氣性,可以讓你我喜愛的茶葉存放成老茶,陳化而風味更佳,這比花大錢去買坊間宣稱的老茶還要可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