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央行收編第三方支付 面臨雙11考驗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上海17日電)包括支付寶在內等20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已陸續接入中國央行主導的網聯清算平台。網聯平台上線後,要面臨的考驗為能否順利處理「雙11」逾10億筆的交易量。

為了管理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流向,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或遷移至網聯平台的手續。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透過網聯平台處理。

北京青年報今天報導,網聯全稱「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在中國央行指導下,由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支付機構成立,註冊資金人民幣20億元(新台幣約92億元),股東共45家,有中國央行或國家外匯管理局背景的7家股東合計持股37%。

報導指出,首批接入的財付通和支付寶都已率先啟動了業務。按照計畫,10月底前將完成200多家銀行對網聯的接入,年底前完成40家支付公司的接入。未來涉及銀行帳戶的第三方支付金流情況,中國央行「盡收眼底」。

在技術面上,「雙11」、「春節發紅包」等支付高峰節點被視為對網聯的最大考驗。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雙11」期間,支付寶實現支付總筆數10.5億筆,支付峰值交易量達每秒12萬筆。

根據先前的3輪測試結果,網聯平台峰值每秒交易數量逾2萬筆,網聯和直連管道混合壓測峰值超過每秒3.5萬筆。網聯表示,在測試中,各商業銀行提供給網聯管道的處理能力均不低於「雙11」目標值的50%。

目前數據看來,網聯仍需努力才能在支付高峰平穩運行。報導說,網聯的目標容量是調整到每秒能處理12萬筆交易,峰值的目標是每秒18萬筆。10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