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中共製造矛盾企圖改變臺海現況 考驗臺灣全體國民意志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陸委會公布最新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認為中共持續挑戰美國態勢不變,並透過灰色地帶和兩手策略,企圖改變臺海現狀,製造內部矛盾,可預見對臺輿論戰、法律戰以及心理戰,都不會停歇。另分析美「中」臺關係結構近乎定型,2025年美國新政府上臺前,局勢不會有太大轉變。美國則持續重申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推進對臺貿易和軍事等交流,同時管控競爭風險,加強結合印太盟友以嚇阻霸權擴張。

陸委會「近期美中臺關係觀察:穩定發展的結構」報告指出,美「中」臺關係相對穩定,推估美國新政府上台前,不會有太大轉變。兩岸關係上,預期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在總統蔡英文「四個堅持」路線下,繼續與美國和民主國家盟友維持良好關係,兩岸也將「維持現狀」。

報告指出,美國在軍事、外交、經濟等各方面,繼續與「中」競爭對抗,但兩國關係也進入「控管」下的穩定狀態。美國政壇內部認同對臺友善,也確認美「中」競爭在短期內不可能出現轉變。

報告認為,美國國會對臺灣的支持未曾縮減,尤其近年通過許多與軍事交流相關法案、提供軍事援助金,以此加速臺灣的戰備預備,提高軍事嚇阻力。在最新的「2024 會計年度綜合撥款法」當中,與臺灣直接相關的內容包括提供臺灣不少於3億美元「對外軍事融資」無償軍援。在國防部「國際安全合作計畫」之下,指定超過2,600萬美元用於與臺灣合作;核定不低於4百萬美元的預算給「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加快軍售流程、加速對臺灣的軍備交付時程;以及計畫支持臺灣擴展國際參與。

報告指出,美臺行政部門不斷增進雙邊發展,例如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柏格上任以來已五度訪問臺灣。行政部門間的各種合作包括「臺美國際發展合作備忘錄」、「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以及最新軍購案(MQ-9B無人機),在在顯示臺美行政部門的正向穩健發展。

報告結論強調,臺美推展國安、外交、軍事等領域合作;美「中」關係邁入相對緩和期,以避免衝突為核心,美國也持續地重振國際同盟合作,以多邊關係作為抗衡。至於臺灣將成為更多國家的國會議員訪問地,表達對於民主自由價值的提倡。但中共不會放棄統一目標,可預見未來各項統戰作為、軍事或準軍事的衝突與脅迫,將是臺灣國安團隊應變能力和全體國民意志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