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戰隊最大問題

國軍最精銳的部隊──海軍陸戰隊,曾經面臨生死存廢關頭。國防部當年規畫的「勇固案」計畫將陸戰隊裁撤,關鍵時刻,平時互看不順眼的海軍與陸戰隊站在同一陣線,聯手對抗陸軍,勇固案最後未實施,才結束這場茶壺裡風暴。

當時軍中主張裁撤陸戰隊的論調是,國軍戰略已改為守勢作戰,加上兩岸關係邁向和平(馬政府時代),帶有攻勢與嚇阻作戰的陸戰隊,在國軍的地位與角色,相當微妙。

反對裁撤者直言,國軍精減應該是汰弱留強,裁掉陸戰隊,根本是倒過來,變成「汰強留弱」,「哪有裁掉最強部隊」的道理。陸戰隊自民國36年成軍迄今,其剽悍軍風與蛙人部隊的勇猛形象,早已深植人心,是支公認的鋼鐵勁旅。

反對裁撤者認為,陸戰隊的訓練與陸軍那套完全不一樣,把陸戰隊交給陸軍,長相就不再是陸戰隊了,因為陸軍根本訓練不出來。軍中也有人說,裁撤陸戰隊是陸軍的陽謀,讓陸戰隊消失,陸軍部隊員額就不必精簡太多。

更有高層表態,不管是只裁撤陸戰隊指揮部、保留1個陸戰旅,都不贊成,如果裁撤陸戰隊,就等於放棄太平島與東沙群島;因為只有陸戰隊有這種投射兵力,可以支援太平島與各外島的作戰。軍方高層說,外島用兵,攻是守的3倍兵力,如果陸戰隊最後只留3000人兵力,不足以應付外島突發狀況或南海問題。

此外,反對裁撤者說,包括陸戰隊99旅,在南部有3個甲種旅,如果裁掉,陸軍八軍團兵力可能會「開天窗」,因為八軍團只有2個聯兵旅,少了陸戰隊99旅「要怎麼守?」

更重要的是,三軍部隊中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互動最密切的就是陸戰隊,少掉陸戰隊指揮部,與美軍就沒辦法有對等的互動。

支持陸戰隊裁撤或精簡,主要是防衛戰略改為守勢。郝柏村生前接受前監委黃煌雄訪談時亦曾表示,「陸軍要裁減,陸戰隊不用這麼多,多大的陸軍應該有多大的海、空軍。」

由於裁軍爭議大,馬政府暫緩勇固案,陸戰隊去留暫告止息。待蔡總統就任,為加強首都防衛,派駐陸戰66旅調防北部,陸戰隊地位自此穩固。

事實上,馬前總統任內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夜宿軍營,選的就是66旅;蔡總統首任520就職,第一個想看的部隊也是66旅,不是花蓮空軍佳山基地,只是66旅剛好基地訓,沒辦法安排,直到中秋才去視導。

因陸戰隊聯合登陸作戰操演翻舟意外,任職民進黨智庫的吳怡農,質疑台灣是防衛作戰,為何做登陸操演?吳怡農說得太淺了,軍中早就深入辯論過。陸戰隊現在最大問題是人員素質與訓練,而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