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採購承諾跳票 美陷兩難

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至今屆滿兩年。根據協議,雙方採購協議在2021年12月31日約定期滿,但檢視相關數字,無論農產品、製造業產品或能源產品的採購額皆未達標。面對中國沒有兌現承諾,忙於處理國內疫情與高漲通膨數據的美國,究竟要對中國採取懲罰措施,又或者置之不理,如今陷入兩難局面。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向中國發起貿易戰,前後共對總值2,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徵最高25%的關稅,希望迫使中方改善美中巨額貿易逆差、智財權保護、產業補貼等美方開出的條件。由於中美互祭關稅措施對雙方的經濟和產業造成衝擊,雙方於是展開13輪談判,終在2020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協議中,中方承諾未來兩年內要在2017年對美總進口額的基礎上,多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產品,其中包括320億美元農漁產品、近780億美元的製造業產品,以及52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

但根據彼得森經濟研究所最新數據,協議第一年(2020年),中國就未履行協議,僅完成當年採購目標的58%。2021年前11月,也僅完成61%。

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大陸應採購3,309億美元美國產品,但實際採購額為1,992億美元,僅完成六成。分產品看,農產品完成度最高,達83%,共採購574億美元。製造業產品共採購1,178億美元,完成59%。能源品完成度最低,僅38%,共採購24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日前分析,中國未達協議採購目標,白宮可以考慮恢復在貿易協議執行期間所削減的部分關稅,但由於當前美國經濟因疫情仍舊疲弱,通膨率居高不下,恢復關稅將會增加美企進口中國產品的成本,進一步轉嫁給消費者,也可能令中國減少從美國進口。

但如果美國對中國未能履行協議置之不理,可能會向中國釋放錯誤訊息,讓中國以為不用為此承擔後果,進而影響後續談判效果。

針對中美兩方對貿易協議執行未盡理想的回應,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近日表示,是因為疫情導致經濟下滑,阻礙中國購買美國產品,中國仍在努力克服疫情影響,促進雙方履行協議。

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言人霍奇則表示,仍繼續與中方商討其在貿易協議上的表現,並指出中方承諾會達成協議。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