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核潛艦浮航台海嚴重嗎? 五大基本認知一次看

我國漁民昨(18日)清晨在金廈水道拍攝到一艘中共094型(晉級)核潛艦全程上浮航行,引發熱議朝野熱議。對於為何會採取浮航方式,外界眾說紛紜,甚至質疑是否潛艦發生意外。《中時新聞網》特別整理五項基本要點,讓讀者一次掌握這次事件所帶來的的國防意涵。

1, 大陸核潛艦是首次經台海?

大陸核潛艦或傳統動力採取浮航方式行經台海,至今至少有過三次被目擊紀錄。分別是在2021年11月由歐洲太空總署所轄衛星「哨兵二號」(Sentinel 2)拍攝臺灣海峽照片偵測到994型「晉級」;第二次則是2023年7月漢光演習期間,我國漁民拍攝039型「宋級」潛艦;第三次則是本月18日清晨,也是由我國漁民拍攝到的094型「晉級」核動力潛艦。

2.此艘陸核潛艦到底是哪一款? 何以認定?

本月18日由漁民拍攝到的大陸核潛艦,一度外傳為從未現身的大陸第四代096型「唐級」核潛艦。但經過照片比對發現,因094型潛艦當初設計要攜帶12枚巨浪-2飛彈,因此突出的「大龜背」就是最明顯的特徵。而096型「唐級」核潛艦,至今尚未曝光,但根據美國海軍曾透露的模擬設計圖,外型則較像海狼級潛艦,因此可以清楚分辨。

由於其設計上在艇身背部有大片隆起,造成行進行有較大噪音,因此建造數量極少。但是近10年來陸續引進俄羅斯潛艇的靜音技術,094型核潛艇將有新的改進型號出現。

3.潛艦為何浮出海面?

094型潛艦母港在海南島三亞,目前有5艘派駐,輪到進行大修時,就必須返回遼寧葫蘆島母港,因此返港大修的可能性相當高。

解放軍核潛艦如果有大修的航程,通常都會選擇在大陸沿岸領海範圍之內航行,不會特別保密,並派出艦艇伴航,維護航行安全。

外界也質疑,為何這艘094潛艦,不選擇通過巴士海峽後,從台灣東部北上,再穿過宮古海峽北返葫蘆島?軍事專家分析,台潛艦最機密的就是水下活動聲紋,台灣東部海域是各國潛艦活動的熱區,甚至美、日及我國,幾乎每天都有反潛機在進行偵巡,甚至進行水下活動,因此被錄下聲紋的機率大增,不須冒著麼大的風險。

但是,潛艦在浮航時的聲紋,與在水下行進時的噪音聲紋完全不同,即使被錄下,也沒有任何情報價值,因此採取靠近大陸沿岸上浮航行,曝光機率低,且又有水面艦艇伴護,其實安全性相對更高。

4.國防部回應

國防部對於大陸核潛艦浮航經過金廈水道顯得態度相當低調保守,並未正式發表任何說明。但國防部長顧立雄兩續兩天在立法院都表示,國防部已經透過情監偵手段,有所掌握,詳細情監偵手段,不宜對外透露。

當媒體詢問至於是否有了解軍艦型號及企圖?顧立雄也說,「詳細部分我們就暫時保留。」並表示該潛艦一直維持在中線以西浮航,並在19日上午已經離開了,國防部一直在密切掌握動向,其他部分不宜多述。

5,台灣應藉由此事件注意些什麼?

大陸新一代潛艦的匿蹤性正大幅提高,未來國軍對水下目標偵獲難度也愈來愈高,國軍該擔憂的是,如果我方無法提升相同等級偵蒐能力,未來我方艦艇將被動因應,反潛戰力量更無法施展。

在共軍大幅提升進行台灣水下封鎖戰力提升之際,不但為國軍反潛作戰帶來新的挑戰,讓國軍聯合反封鎖作戰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