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政策調控對陸股影響將逐漸淡去

工商時報【元大投信ETF產品經理周芯瑋】 今年以來隨著市場對大陸經濟硬著陸擔憂的緩解、資金外流態勢改善、人民幣匯率止貶持穩,以及近期十九大順利落幕,大陸股市重拾慢牛行情,截至11月21日,今年以來上證綜合指數累積上漲9.89%、滬深300指數更累積上漲27.48%,市場對陸股多頭的期待,持續吸引市場諸多的目光與青睞。 以國內陸股ETF為例,10月1日至11月21日止,元大滬深300正2(00637L)平均日成交量達約8萬4,777張,單日更創超過13萬張的近期天量,凸顯出市場交易趨於熱絡。接下來市場所關心的,聚焦於此波陸股的行情究竟可以走多久?上漲態勢有多大的空間? 回答這些問題背後的思考方向,不妨從這幾年的政策行情、基本面行情、本益比行情來理解。 2014年下半年,大陸政府採取「拉抬股市以救經濟」的策略,陸股受政府開放「滬港通」,並啟動國企改革、金融改革、調降利率等因素激勵,且當時房地產在高檔,大量資金流入股市,因而觸發陸股行情。 2015年6月上海綜合指數漲至約5,100點高峰,使得陸股瘋漲瀕臨泡沫化階段,是以暴漲之後,亦總是伴隨著暴跌。 2015年年中,大陸股市行情連續暴跌3周,上證指數從5,100多點一路挫低,直到跌破3,500點關卡才止跌,主要原因仍在於政府加強嚴控股市泡沫,以及大陸經濟基本面疲軟,抑制股價上漲動能所致。亦即,在沒有經濟基本面與企業獲利的支撐下,政策行情來的快也去的快。 反觀2016年上證指數自年初的高點一路下跌至2,700點左右位置,但隨著大陸經濟此波的穩定復甦,第2季開始股市開始回穩並緩步向上,凸顯出2016年雖然國際局勢動盪、人行貨幣政策中性偏緊、房地產持續調控,但基本面的轉佳仍給予股市上漲的動能與支撐,屬於所謂的基本面行情。 時至今日,2017年陸股的投資氣氛較2016年更進一步改善,多項經濟數據的持續改善帶動資金風險偏好程度提高,且以人行的貨幣政策分析,2016年年底以來,大陸經濟基本面復甦態勢良好,市場對人行降準降息預期下降。 因此,並未出現下調寬鬆預期所造成股市回檔。另一方面,2017年中國進行房地產調控,延續2016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說法,大宗商品並未再現大幅上漲,房地產與大宗商品資金回流A股。 再者,根據彭博資料顯示,上證A股2017及2018 年預估盈餘成長率分別超過25%及10%,且預期盈餘成長率在今年將由負轉正,良好的企業獲利將對中國股市提供基本面支撐,本益比改善的行情尚未見到終點。 展望陸股走勢,可先觀察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過去大陸領導班子的兩屆任期當中,第一屆任期主要目標在於人事的重新調整與安排,並控制金融風險,待人事布局完成後,第二屆開始啟動拚經濟模式。因此,作為第二屆任期的領導班子,年底的經濟政策思維將力拚經濟轉型,同時輔以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及積極財政政策。 雖然金融監管的思維仍將持續,但力道不至於甚於現狀,對股市的壓抑效應有限,且隨著物價處於相對低檔,歐、美央行緊縮貨幣政策的步調相對溫和,大陸資金外流壓力較以往紓解,股市仍具緩步上漲的表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