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深港通車後 醫藥類股將成受惠重點
工商時報【元大華夏中小協管基金經理人張玉佩】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3季GDP數據,增長6.7%,與上半年持平,符合市場預期。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50.4,自今年3月以來持續維持在50以上擴張區間水準,經濟狀況平穩增長。 「十三五」規劃目標2020年中國經濟將較2010年增長1倍,意味2016至2020年,中國經濟年增率平均將維持在6.5%以上,而過去5年(2010至2015年),中國GDP年增率平均約7.8%,未來5年若維持在目標6.5%以上,則中國經濟雖有放緩,但並不至於硬著陸。 分別檢視中國GDP各分項組成,進出口疲弱,投資有好轉,零售消費則是最亮眼。首先就進出口狀況分析,受全球經濟環境疲弱(IMF預估2016、2017全球經濟增長僅約3%到3.5%)影響,中國外貿數據持續下滑。9月份出口年衰退10%,進口衰退1.9%,對GDP貢獻為負,預估此負貢獻仍將持續。 工業生產年增率為6.1%,增速放緩,投資部分狀況持續好轉,9月份當月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9%,為近5個月最高。主要為房地產投資的帶動,民間投資部分也由負轉正,年增率為4.5%,基礎建設投資亦較去年同期增長17.9%。 零售消費部分增長維持兩位數以上,為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9月份零售銷售年增10.7%,增速創下今年新高,對GDP增長貢獻度超過70%,預估未來零售消費仍將為推升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 未來5年預期中國經濟一方面面臨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壓力,另一方面有零售消費增長支撐,加上寬鬆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的推動,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L型化平穩的機率將高於硬著陸的機率。 在人民幣走勢部分,今年10月1日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後,對人民幣有正面幫助,納入SDR代表人民幣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各國央行必須增持人民幣作為準備資產,人民幣匯率將更為穩定。 但儘管納入SDR,由於美國升息態勢確立,而中國人行將持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加上中國金融帳持續流出,人民幣長期趨貶態勢不變,但應不至於出現2015年短期人民幣的大幅波動。 深港通將於10月29至30日進行測試,有機會於11月底前正式開通,此次深港通及滬港通都將取消總額度,深港通開通後,等於滬深兩市重要股票均將對國際投資人開放,提高A股的國際化程度,近期滬港通、深港通的陸續開放、QFII鎖定期及匯出限制的降低,都顯示A股對國際投資人開放程度逐漸加大,提升明年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機率。 深港通開通後,因港股較A股折價,且本益比也較低,開通後對AH兩地掛牌的港股為較大利好,A股方面長期則看好醫藥、TMT,與家電、家裝、白酒等業績穩健的優質消費類股,以及QFII關注度高的中大型績優股。 「深港通」通車後,醫藥類股將為受惠重點族群,以總市值來看,醫藥占深股總市值比重最高,加上基本面來看,中國人口老化、人均所得提升,及政策的支持,有利醫藥產業長期發展。 其中可更關注製藥族群,中國推動一致性評價,致力提升中國仿製藥品質,鼓勵國產替代進口,同時鼓勵創新藥發展,2016年底至2017年初將公布新版醫保目錄,預計自主創新原研藥、進口替代潛力高的優質仿製藥(重大疾病、兒童用藥、急救用藥、特殊用藥等)將為醫保目錄調整的主要受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