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行之:歐積電若順利 將給美國壓力

台積電宣布攜手羅伯特博世公司、英飛凌、恩智浦,將在歐洲德國合資成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發文指出,如果日、德廠進行順利的話,台積電何嘗不能加碼先進製程到5奈米、7奈米,「這樣也可以給比較龜毛的美國政府一點招商競爭壓力」。

陸行之表示,台積電在德國設廠(不叫台積電,叫歐積電,ESMC,European SMC),從持股比例來看,台積電出70%,其他三家各出10%,總投資金額100億歐元,其中有歐盟及德國政府補助,外媒先前提及德國政府補助50億歐元,加上負債及把台灣一些舊設備轉手賣過去,從台積電董事會決議內容來看,出資金額不到35億歐元。

德國廠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建廠,2027年可望量產;陸行之分析,如果將台積電海外三廠做比較,預測日本廠長期(5+1年設備折舊完成之後) 獲利率將優於德國廠,德國廠又優於美國廠;陸行之表示,美國政府補助條件要求一堆,到現在補助金額都還未定,工會問題也是一籮筐。

如果日本廠及德國廠運作順利,政府補助也願持續加碼,陸行之建議,台積電不妨在日德加碼生產7奈米與5奈米,這樣也可以給比較龜毛的美國政府一點招商競爭壓力。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在全球是具指標性的企業,也是投資人眼中的模範生,美國政府若真的要執行「美國製造」政策,台積電美國廠絕對不能搞砸。

劉佩真觀察,美國政府已意識到台積電美國廠量產延後的嚴重性了,接下來應該會盡量給予各方面的協助,因為台積電美國廠搞砸了,後面哪還有外資敢加碼投資美國。

對於台積電日、德廠加碼先進製程到5奈米、7奈米,劉佩真認為,可視當地產業需求、協商而定;劉佩真表示,台積電目前仍以台灣為根本,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將在台灣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