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道逵:亞裔融入社會重在團結

馬里蘭大學華裔校長陸道逵(Wallace Loh)近日在馬州蒙郡演講,分享亞裔融入美國社會的經驗,指「團結」(unify)是重要任務,鼓勵年輕人培養社會責任感,提升領導力及社會參與。

陸道逵於1960年代初來到美國,由於父母是政治難民,他帶著父母給的300元隻身來美,「當時語言不通也沒有家人,生活非常辛苦」,15歲的他除了讀書,每天晚上還要到餐廳打工,「每天工作三小時,餐廳提供一頓晚飯,剩菜剩飯就是我隔天的早飯和午飯。」

他說,那時候雖然生活艱辛,但因沒有後路,拚命向前,好在很多善心人士幫助,有人開著乾淨的車排隊給他清洗,只想讓他多賺點小費;大學教授堅信他會取得博士,也是極大鼓勵。

陸道逵在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來又獲得耶魯大學的法律學位;在他看來,美國「自由平等」的精神彌足珍貴,「重要的是這個國家提供的機會」,當時他總提醒自己「不能讓過去決定你能走多遠」。

作為馬里蘭大學首位華裔校長,陸道逵表示,亞裔學生是美國大學占比最大的非白人族裔,達45%,但全美僅有兩位華裔在主流大學當校長。

陸道逵說,「我們當時的主要任務是讓美國多元化,如今你們的任務是讓美國重新團結」,他提及17歲時聽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想」演講的感悟,融入主流社會看重的不應是族裔,而是對人性、自由和平等價值觀的追求,「這些精神讓我們團結」。

他鼓勵年輕人多參與社會事務,「美國的獨特之處在於,很多個體自願付出」,重要的不是政府做了什麼,而是個人主動做的事情,社會責任感讓民主精神傳承,而教育是實現民主傳承的重要方法。

在主流大學當校長,陸道逵表示,從沒有想過會成為校長,最初被提名他甚至不願意接受,碰到挫折也讓他一度想放棄,回到單純教書;但母親鼓勵他,「有人生來負責唱歌跳舞,有人生來負責協助別人唱歌跳舞,你可能就是後者。」

這番話支撐他走到今天,並讓他堅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教育培養亞裔年輕人的社會責任感,減少族裔間的歧視和分裂,讓美國重新團結。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3家庭公寓改18房間 華人屋主被罰23萬元
你以為窮人才會光顧?錯!一元店5大誤解
美中女主播辯論變調 BBC:輸送中國觀點